《与人书》原文|翻译|赏析
宋·黄庭坚1
前承谕作木假山记跋尾2,以明允公之文章3,如天地之有元气,万物资之而春者也,岂可复刻画藻绘哉! 往年欧阳文忠公作五代史4,或作序记其前,王荆公见之曰5:“佛头上岂可著粪6?”窃深叹惜,以为名言。凡作序、引、后记7,为无足信于世,待我而后取重尔! 足下深谅之。
1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诗人。有黄山谷集等。2谕:告谕,敬辞。木假山记:苏洵散文篇名。跋尾:书于文字后的短文。3明允公:即苏洵。苏洵字明允。4欧阳文忠公:即欧阳修。欧阳修谥号文忠。5王荆公:即王安石。王安石封荆国公。6“佛头”句:“佛头著粪”语出景德传灯录,后比喻轻慢、亵渎之意。7引:文体名,与“序”相近。
【析点】 木经水腐虫蚀、风化破折后,状若小山。苏洵买之于溪叟,名之为“木假山”,因有所感,写了木假山记。文章借物抒怀,以木之升沉遇合,穷通寿夭自况;以木假山的三峰自比“三苏”的才能与品格,意在说明天之生材甚难的道理。这篇文章早在当时就成为议论文的名篇。想必黄庭坚的友人深爱此文,故写信请他为该文作跋。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对苏老文章的立意和章法深为谙熟,为苏文作序应该说再合适不过了。然而,他却写了这封回信,表示拒绝。
作者开篇明旨,认为“以明允公之文章,如天地之有元气,万物资之而春者也,岂可复刻画藻绘哉!”指出既然原文意旨鲜明,就无需别人再啰嗦补赘,否则,只能是画蛇添足、浪费笔墨。接着作者进一步阐释自己的观点。举出王安石批评庸者为欧阳修五代史作序的愚蠢行为是“佛头上著粪”的事例,令人更加信服的同时,又不失风趣幽默,在笑声中免却了友人因遭拒绝而生出的尴尬与不快。末句明确表示自己不会为苏文作跋以取重于世,饱含了作者对苏老人品、文品的敬重与推崇。全文语言简练明畅,行文崎崛有致,可谓辞约而意丰,言短而情长
-
顾炎武 《宋史》言,刘忠肃每戒子弟曰 (1) : “士当以器识为先 (2) ,一命为文人 (3) ,无足观矣。”仆自一读此言,便绝应酬文字,所以养其器识而不堕于文人也。悬牌在室,以拒来请,人所共见,足
-
这首词是北宋前期词人杜安世的作品,词风与柳永相近,长铺叙,少粉饰,是一首典型的闺怨词。 上片重点铺叙居住的环境和时序景致,也写出了环境中的人物。“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点出人物清明天气中的感受。清明是春分之后的一个节令,此时已入
-
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 ② 。 戏招西塞山前月 ③ ,来听东林寺里钟。 远客岂知今再到 ④ ,老僧能记昔相逢。 虚窗熟睡谁惊觉 ⑤ ? 野碓无人夜自春 ⑥ 。 ①本诗是作者于淳熙五年(1178
-
山水名胜诗之《伊犁记事诗四十二首录二》全诗、题解、注释和作者
(清)洪亮吉 古庙东西辟广场, 雪消齐露粉红墙。 风光谷雨尤奇丽, 苹果花开雀舌香①。 鹁鸪啼处却东风②,宛与江南气候同③。 杏子乍青桑葚紫, 家家树上有黄童④。 【题解】 伊犁城在伊犁州西部。唐隶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蓝天白云风筝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蓝天白云的古诗词,赞美蓝天白云的古诗,关于蓝天白云的诗句。形容蓝天白云的古诗词有:小雅·白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作品出处:《诗经》。作者:无名氏。白话释义:浓浓云雾空中飘,沾湿菅草和丝茅。
-
我和卢一萍最初都在新疆,当然,我现在仍在,他现在身居成都。由于都写东西,相见之前彼此都知道,但仅仅是知道而已,我那时在石河子的《绿
-
苏辙 臣闻困急而呼天,疾痛而呼父母者,人之至情也。臣虽草芥之微,而有危迫之恳,惟天地父母哀而怜之!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今者窃闻其得罪,逮捕赴狱,举家惊号,忧在不测。臣窃思念,轼居家在官,
-
无嗟千里远,亦是宰王畿。策马雨中去,逢人关外希邑传榆石在,路绕晋山微。别思方萧索,新秋一叶飞。
-
求之忍第六十三求之忍第六十三 人有不足于我乎,求以有济无,其心休休。冯驩弹铗,三求三得。苟非长者,怒盈于色。维昔孟尝,倾心爱客,
-
罗浮山有野人,相传葛稚川之隶也。邓道士守安,山中有道者也,尝于庵前见其足迹长二尺许。绍圣二年正月十日,予偶读韦苏州《寄全椒山中道士》诗云: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遥持一樽酒,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