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作品《精卫》鉴赏和精讲
顾炎武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若?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 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这首诗写于清顺治四年(1647),当时清军节节胜利,在南方推进甚快,各地抗清势力纷纷落败。作者写此诗表示,即使在困境中,其恢复故国的决心始终不渝。
精卫,鸟名,神话中之神鸟。据山海经·北山经云:“发鸠之山,有鸟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常衔西山之木,以湮于东海。”
****
本篇故事熟悉,文字浅显,拟作略讲,主要说明三点——
一、内容与题旨:
本诗的基本内容是通过复述“精卫填海,坚贞不渝”的神话故事,表明作者的心志:“復明”决心,誓死不变;并对自图安乐富贵的降清、仕清者予以微讽。
二、层次清晰:
这篇五古,构想明朗,层次清晰。全诗一问、二答、三叹。即:人们问精卫(前四句);精卫作答(中四句);诗人感喟(后三句)。
三、特色鲜明:
诗歌形式,采用“答问式”,特色甚为鲜明,而且写得通俗而有风趣,有情味,极富诗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讲思乡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于思乡的古诗20首,关于思乡古诗词大全,关于思乡的古诗词。《出塞二首·其一》唐代:王昌龄 原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
-
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昔闻王子晋,把袂浮丘仙。金骏於此堕,吹笙不复还。玉蹄无迹久,涧草但荒烟。
-
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对君君不乐,花月奈愁何。东道烟霞主,西江诗酒筵。相逢不觉醉,日堕历阳川。小妓金陵歌楚声,家僮丹砂学凤鸣。我亦为君
-
《桃花·一枝花海淀观桃》咏桃花诗鉴赏 王初桐
-
人生百年寄鬓须,富贵何啻葭中莩。惟将翰墨留染濡,绝胜醉倒蛾眉扶。我今废学如寒竽,久不吹之涩欲无。岁云暮矣嗟几馀,欲往南溪侣禽鱼。秋风吹雨凉生肤,夜长耿耿添漏壶。穷年弄笔衫袖乌,古人有之我愿如。终朝危坐
-
仲虺之诰第二仲虺之诰第二 【原文】 汤归自夏,至于大垌,仲虺[18]作诰。 成汤放[19]桀于南巢[20],惟[21]有惭德[22]。曰:“予恐
-
作者: 常萍
-
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嗛嗛事强怨,三岁有奇勋。悠哉辟疆理,东海漫浮云。宁知世情异,嘉谷坐熇焚。致令委金石,谁顾蠢蠕群。风波欻潜构,遗恨意纷纾岂不善图后,交私非所闻。为忠不顾内,晏子亦垂文。
-
晨起满闱雪,忆朝阊阖时。玉座分曙早,金炉上烟迟。飘散云台下,凌乱桂树姿。厕迹鸳鹭末,蹈舞丰年期。今朝覆山郡,寂寞复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