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笋》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元人郭居敬所辑的二十四孝中,有孟宗哭竹一目,叙三国江夏孟恭武,母亲酷嗜吃笋,冬日无笋,母思食甚苦,恭武因此入林哀叹,孝感动天,笋忽迸出。
孩童时候听完塾师讲述这段故事,头一个感受不是使我为孝道所激动,而是使我对吃笋发生浓厚的兴趣,心想:为什么笋是如此好吃的呢?
其后就一直喜欢吃笋。不但江南的毛笋(有冬笋春笋之分,据说是因孟宗之哭而生的,产此笋之茅竹故又称孟宗竹。)爱吃,我们南方出产的竹笋也爱吃。
冬笋味郁,宜于炇炒,竹笋味甘,宜于治汤。每到初夏,新笋上市,我就很自然地想起晚清骚坛翘楚李慈铭的诗句来了:蟹糖?脯议徒劳,竹笋初生嫩似蒿,别有山家清供在,榆钱饼配紫藤糕。妙趣出自山家,这就成为我们厌倦十里洋场生活的人的梦幻与怀思之一。
李慈铭嗜笋成癖,有“我生嗜笋百倍肉”之语,他曾经“十年庭下屡栽植”,而以“地逼土薄常苦萎”引为遗憾,因此每逢新笋上市,便趋之若鹜,亲朋欢聚,饮宴之间。“肴核两三清且腴”,却总是少不了“橙黄笋绿间野蔬。”
江南人吃笋爱作朝食,这一点我觉得很不习惯。儒林外史作者吴敬梓的“初夏惠隐寺花屿山房食笋”诗,提过“烧笋供朝餐”的话,李慈铭亦有过“盘餐藉此供朝饥”之语,但到底越缦老人还是承认“新笋脆,刚与晚餐宜”的。
总之,笋出土中,梅花草堂笔谈所谓“味醇而滑,肥而不滓”,这东西正是炎暑天气佐膳佳珍。这几天从故乡运来的新笋,水份充足,稚嫩无比,烹吃起来,便觉仿佛又回到儿时瓜棚之下,与家人促膝笑语的境界之中了。
一九六一初夏于香港山村道山村居
(1980年福建人民出版社香港散文选)
赏析周作人曾经引用茹三樵所著越言释里的一段话,用来说明散文小品的特色,“今越人一切蔬菜瓜蓏之属,出自园丁,不经市儿之手,则其价较增,谓之杜园菜,以其土膏露气真味尚存也。”吴其敏的新笋读后,也让人感受到“土膏露气真味”,每每读之,总有如食鲜笋般的清鲜感。随笔从孟宗哭竹说起,进而引出对笋的浓厚兴趣,接下去则是讲竹笋的美味,作者压根儿没有展开宏论,而是取自古人一系列与笋相关联的世俗生活中的片言只语、琐事轶闻,但我们却从中感受到生活的情趣和真味,而这种人生的真味,还融合着一种浓厚的地方色彩。英国著名小品文作家史密斯在小品文作法论中曾经说过:“读某处作家之文,如食某处之土产。读法国蒙田的小品文,可以闻到加斯科尼的一种康健的美味;读查尔斯·兰姆的小品文,则可以闻到修道院花园樱草的香味。”那么,我们读吴其敏的小品文,仿佛也闻到南方新笋的鲜味。作者厌倦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生活,而梦想怀思家乡山居的野趣,他对新笋的介绍是那么亲切深情,对儿时往事的追忆是那么美好感人,使你读后,也深深感染到那种亲朋欢聚时促膝笑语、欢乐温馨的甜蜜气氛。
-
外国童话《[日本] 安房直子·狐狸的窗户》鉴赏
-
名诗《小草在歌唱——悼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小草在歌唱——悼女共产党员张志新烈士》 雷抒雁 一 风说: 忘记她吧! 我已用尘土, 把罪恶埋葬! 雨说: 忘记她吧! 我已用泪水, 把耻辱洗光! 是的,多少年了, 谁还记得 这里曾是刑场? 行人的
-
古文观止·史记·货殖列传序① 《老子》 曰②
-
如何赠琴日,已是绝弦时。无复双金报,空馀挂剑悲。宝匣从此闲,朱弦谁复调。只应随玉树,同向土中销。
-
【4214】城邦与灵魂:费拉里《理想国》论集(〔美〕费拉里著,刘玮编译,译林出版社,人文与社会译丛之一,9 25印张,2017年10月第1版,58
-
画论著作。一卷。元王绎撰。成书年代不详,约在元至正年间(1360年前后)。 王绎,字思善,自号痴绝生。生于元至顺四年(1333年),卒年无考。睦州(今浙江建德)人。后居杭州之新门。笃志好学,雅有才思。
-
我见异人,且得异书。挟书从人,何适不娱。罗浮之趾,卜我新居。子非玄德,三顾我庐。
-
清·陆次云2绕亭之外皆水,环水之外皆山。所谓太虚一点者3,实踞全湖之胜。湖心寺亦在
-
这首词风格俊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原题为“春词”。 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次三句:“恋树湿
-
张孜生当唐末政治上极其腐朽的懿宗、僖宗时代。他写过一些抨击时政、反映社会现实的篇,遭到当权者的追捕,被迫改名换姓,渡淮南逃。他的诗大都散佚,仅存的就是这一首《雪诗》。 诗分三层:头两句为一层,点明时间、地点、环境;中八句为一层,揭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