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权舆》原文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权舆》原文与鉴赏

作者: 王正志 【本书体例】

【原文】:

于我乎(1)!夏屋渠渠(2),今也每食无余。于嗟乎!不承权舆(3)!

于我乎!每食四簋(4),今也每食不饱。于嗟乎!不承权舆!

【鉴赏】: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内容描写一个没落贵族的自伤自叹,表现其对当前失意生活的怨悱感情。诗经所反映的时代,大致相当于从西周奴隶社会的兴盛,到奴隶制衰弱崩溃的春秋战国之交,在这整个历史过程中,豪强兼并,贵族阶级的兴衰、起落,是当时社会激流中必然发生的现象。这首诗正是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表现了贵族阶级在竞争中为时代抛弃的哀叹。这些奴隶主贵族阶级赖以生活的天堂一下陷落了,从昔日的“夏屋渠渠”,“每食田簋”,一下跌落到“每食无余”,只能吃饱肚子的境地。有时竟然还吃不饱饭。这种强烈的生活反差,使他们吃惊、不平,可是现实是如此残酷,他们又无回天之力,只能继之以哀叹,痛感昔日的豪贵生活再也不会相承如始了。诗经的写实主义倾向,是阶级产生后,在现实社会的矛盾斗争促成的,诗中的人物形象,人物感情,已经打上了阶级印记,诗人们在表现对现实的生活态度和内心感受时,便形象地反映了现实社会的重要特征,使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生活的矛盾动荡,从而使这些诗歌具有了一定的历史意义。虽然这首诗主要表现的是一个没落贵族对生活表示的“不平”的呼喊。方玉润在秦风后评述秦地诗风说:“权舆有无食之叹,其为国大可想见。”他的意思是从权舆的不平之叹中,可以想见秦国为政的大略状况、强调此诗的政治认识价值,其精神所指,也是通过诗歌,可以认识一个时代的风貌,看法是难能可贵的。

权舆二章,每章各五句,诗中十分形象地刻画了一个没落贵族的哀叹之声,为了渲染主人公的怨悱与自伤,诗中采用了诗经中比较普遍使用的对比手法,表现对生活无可奈何的伤痛感情。这里诗歌的主人把怀旧的情思与现实的“惨痛”生活作了集中的对比,反差是如此显明,变化是如此巨大,心境是如此无望,所以诗章一开始,就表达了这个贵族的强烈情感,“于我乎”,一种自伤的呼唤,哀号而出。眼下的贫困状况,自然会使一切没落者想起过去所谓“幸福”生活,因为在怀旧中可以平衡现实中的不幸心境,减轻内心过分的哀痛。对过去高屋、美食生活的回忆,终于不能改变现实中没落的命运,他们只能“于嗟乎”叹息自伤,呼叫生活再也不会回到当初时候了。这种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使怀旧与现实生活出现强烈的反差,有助于表达起伏多变的感情,使人获得形象生动的深刻印象,这首诗歌的语言也有自己的特色,在四字句的基础上,随着没落贵族的感情起伏变化,插入或长或短的感叹句子。造成不同的语气,以求切合人物的感情起伏,显示语言与人物心灵的统一,很好地发挥了语言灵活变化的作用。

这首诗全用赋体,两章叠咏一事,两章起始,一从居室,一从美食开始,下面却侧重表现饮食的不继其始,两章意思又互相补充,增强了诗人自伤的深度,文法变化也少板滞之妙。这也是值得一提的。再者“权舆”一词,直到今天还被大家常用,表示事理的开始,说明诗经对汉语的重大影响。

猜你喜欢
  • 杜牧《隋苑 [亦见李商隐集,题作《定子》。]》全诗赏析

    红霞一抹广陵春,定子当筵睡脸新。却笑丘墟隋炀帝,破家亡国誊谁人? 作品赏析[:定子,牛相小青。]当筵:一作初开。丘墟:一作吃亏。

  • 名诗《断章》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断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赏析】 这是诗人创作之树上的一枚精妙的花朵,诗行虽少,但却包含了丰富而深邃的意义.这首诗所描绘

  • 国学名句“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驽足未离尘”出处和解释

    【名句】但得葵心长向日,何妨驽足未离尘 语出宋代范仲淹《依韵酬吴安道学士见寄》诗。只要能像葵花那样始终朝向太阳,自己就是永远处在卑下的地位又有何妨呢?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矢志追求真理的坚定态度。葵心:葵花

  • 《湘夫人·战国·屈原》原文与赏析

    战国·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薠兮骋望,与

  • 苏轼《送煮菜赠包安静先生》全诗鉴赏

    野菜此出珍又珍,送与西邻病酒人。便须起来和热吃,不消洗面裹头巾。

  • 辛弃疾《水调歌头 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全诗鉴赏

    今日复何日,黄菊为谁开。渊明谩爱重九,胸次正崔嵬。酒亦关人何事,政自不能不尔,谁遣白衣来。醉把西风扇,随处障尘埃。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此山高处东望,云气见蓬莱。翳凤骖鸾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

  • 《酬贺遂亮》

    [唐]韩思彦 古人一言重,尝谓百年轻。 今投欢会面,顾盼尽平生。 簪裾非所托,琴书冀相并。 累日同游处,通宵款素诚。 霜飘知柳脆,雪冒觉松贞。 顾言何所道,常得岁寒名。 这首诗见《全唐诗》卷四十四。据

  • 古代名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注释与译文

    古代名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传达了命运无常和人力的有限性。注释解释了命运的力量无所不在,无论天地还是人都受其支配;而英雄运势不佳时,即使有才能也无法自由发挥。这句话意味着在人生的起伏中,我们应当谦虚接受命运的摆布,没有人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它也提示我们要珍惜运气好的时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因为命运转瞬即逝,英雄无法永远保持自由。

  •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注释、译文和感悟

    孟子曰:“士 ① ,穷 ② 不失义,达 ③ 不离道。”(《孟子·尽心上》九) 注释 ①士:读书人。②穷:穷困。达:发达,得志。 【译文】 孟子说:“读书人,穷困的时候不会失去道义,发达的时候不会背离原

  • 《南乡子·眼约也应虚赏析》

    这首词描写了一个恋爱中的女子的心理活动,她对爱情犹疑,但却执着追求,通过反复的诰问,希望能得到一个确定的答复。从女性复杂的心理世界出发描写爱情,可以说是晏几道词作中爱情词的一个特色。词的首句讲到两个人的约定似乎出了问题,男方的爽约,使这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