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桐为琴》原文、注释和解析
明·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1,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2。使国士视之3,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4,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5,作古窾焉6;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7。抱以适市8。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9,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人于宕冥之山10,不知其所终。
1斫(zhuo):砍削。2掌管礼乐的官吏。3国士:一国的杰出人物。4诸:之于。5镌刻工匠。6窾(kuan):通“款”,即“款识”,古代钟鼎彝器铸刻的文字。7期年:整一年。8适:前往。9易:交换。10宕冥之山:假托的山名。宕冥:高不可测的苍天。
【析点】 工之侨以“良桐”制琴,琴“金声而玉应”,因其“美”献给主管礼乐的官府,岂料却因“弗古”而被弃还。要“古”么? 好了,聪明的工之侨将这张琴进行了一番仿古加工,“作断纹”、“作古窾”,又装在匣中“埋诸土”。一年后掘出,以“百金”售于“贵人”,“贵人”再献给主管礼乐的官府,就视为“稀世之珍”了。同一张琴献给同一伙“乐官”,“乐官”竟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足见这伙“乐宫”崇古鄙今的极坏风气,同时,又可见其不辨良莠、不识真伪而盲目崇古的愚昧无知。何等可笑、可悲! 作者写到这里并未搁笔,接着又写了工之侨对此事的言与行。工之侨感叹道:“悲哉,世也! 岂独一琴哉? 莫不然矣!”好一个“世也!”“莫不然矣!”这一笔犹一柄利剑,直刺封建社会整个昏庸、黑暗世道! 在这样的一个封建社会里琴的悲剧不正是人的悲剧么? 工之侨以为“不早图之,其与亡矣”,于是“入于宕冥之山”。他不肯与这个社会世道同流合污,毅然与之决裂。
作者写“琴”的遭遇,运用强烈对比手法,故事的矛盾格外鲜明、突出。结尾以点睛之笔,揭示全文主旨,文简而力胜千钧
-
屈原九章橘颂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绿叶素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重点古诗词句子,内容包括高中必背的经典古诗名句,高中古诗词必考120句,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默写重点句。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周南 关雎)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小雅 采薇)3.
-
1坐在办公桌前,一抬头,柳叶青就能看到碧绿的树冠,稍远一点儿是水红色的房顶,再远一点儿,是鳞次栉比的楼房。那些树冠归属的名字,柳叶
-
韩退之与浮屠文畅师序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
-
唐夜试进士唐夜试进士 【原文】 唐进士入举场得用烛,故或者以为自平旦至通宵。刘虚白[1]有“二十年前此夜中,一般灯烛一般风”之句
-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
-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奉藏者
名言: 秋三月, 此谓容平, 天气以急, 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 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 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 使肺气清, 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 冬为飧泄,
-
《先秦散文·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原文鉴赏 齐
-
汉· 司马迁 沛公 ① 军 ② 霸上 ③ ,未得 ④ 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 ⑤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⑥ :“沛公欲王 ⑦ 关中 ⑧ ,使 ⑨ 子婴 ⑩ 为相,珍宝尽 (11) 有 (12) 之 (
-
【析】 旷代文章数阿Q。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以巴人为笔名的鲁迅小说《阿Q正传》 在《晨报副镌》上连载。近70年来,阿Q在无可争议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前所未见的文学典型人物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