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起《远山钟》
钱起远山钟唐山水诗鉴赏
钱起
风送出山钟,云霞度水浅。
欲寻声尽处,鸟灭寥天远。
这首小诗,粗读只觉得平淡无奇,而细细品味,却能发现诗中别有一番情趣。那么,它的魅力又在哪里呢?
此诗的题目是远山钟,既然是远山之钟,自然不在目前,故而诗人只选取了隐隐传来的悠远钟声加以表现。“风送出山钟”,首先点出钟声。诗人好象在问,是从哪座深山古寺,随风飘来阵阵钟声,在山外回响? 这里的“送”,颇富情韵,把声借风传,风送钟声,一笔写照出来。而且这还不是一般的“送”,还要一直送出山外,这样,既表现了钟声传送的悠远,又赋予风与钟一种人的感情、人的生命,同时更反映了听钟人心境的闲适清幽,真有一石三鸟之妙。“云霞度水浅”,则以云霞之影渡过溪水的时间过程,写钟声的悠长、辽远。诗人在这里采取以色写声的笔法,把钟声传播的时间化为霞影渡水的绚烂画面,使人得以从具体可感的形象中去想象、体味钟声的美妙。
后两句写钟声的消逝。钟声究竟是怎样消逝的,本来无处可寻,也无处可捕捉,但诗人却偏要把它当作可以寻求的东西去追寻它。这一个“欲寻”,道出了诗人对钟声的多少痴情! 诗人那追寻的目光被大自然中的另一番景象所吸引了: 天空中,一只飞鸟正在远去,它的身影渐渐隐没在寥廓遥远的天宇之外,这不正是钟声消逝的生动画面吗?! 声音固然看不见,它的消逝更有一段过程,而诗人却捕捉住飞鸟隐没于天边这一极富联想的情景来表现钟声渐渐的消逝,声、画、诗完全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有声的诗中画。
这首诗着墨不多,读来却韵味无穷。它让人从那悠远动人的钟声中,领略深山古寺的幽静,欣赏到云霞度水的绚烂,最后沉浸在一幅极富空间感的画面之中,传写出一种令人悠然神往的境界。这,大概就是此诗的魅力所在吧。
-
师道类名言赏析《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李白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1) ;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2) 。而浮生若梦 (3) ,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 (4) ,良有以也 (5) 。况阳春 (6) 召我以烟景 (7) ,大块 (8)
-
【评析】 李白诗歌名句。该句意思是: 实现我理想的那一天会来到的,我将大显身手,大展宏图。 出自 《行路难》,附原诗: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
-
你永远看不见最初的那个人那个走路内八字的女人,一如既往地行走在她嘈杂疲惫的清晨;那个神情木讷的女子,走过她无数次经过却仍然陌生的街
-
辛卯年的年三十下午,济南泺源大街好像宽了两倍多。往日的车辆、人流,都没了。偶尔有一两辆车从他身边驰过。天上飘起雪花。雪花凉丝丝地落
-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 【注释】 ⑴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 ⑵强:勉强
-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现代短篇小说。吴组缃著。初载1934年1月《文学季刊》创刊号,初收入上海生活书店1934年7月版《西柳集》。小说以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急剧破产为背景,描写拥有二千户人家的宋氏家族代表的一次宗祠集会,展现
-
白居易 芳意将阑风又吹,白云离叶雪辞枝。 集贤仇校无闲日,落尽瑶花君不知。 这首诗写于元和二年(807),时年三十六岁的白居易正在周厔县尉任上。这年秋天,他被调充进士考官。贞元十九年(803)白居易以
-
丽谯通四望,繁忧起万端。绮疏低晚魄,镂槛肃初寒。白云乡思远,黄图归路难。唯馀西向笑,暂似当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