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蕃《雨后赠斯远》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赵蕃雨后赠斯远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②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③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④
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⑤
【注释】 ①斯远:诗人的朋友,生平事迹不详。②其:虚词,此处无实际意义。但:只是。③嗟:叹息。垂死:此指草木枯萎。返魂:复苏,复活。④小驻:短暂停留。穷:尽。细寻:仔细寻找。⑤揩摩:按摩。病眼:眼因昏睡而懒于睁开,故称病眼。君:指斯远。
【译文】 已经到了严霜铺地、零雨送秋的冬季,春天正在逐渐临近,只是还不见一点痕迹。不要叹息草木摇落枯萎,不久将有复苏的梅花缀满琼枝。即使是短暂的停留,也应当整天整天地去寻找春天的信息,不惜跑遍处处村落,仔细寻觅。从现在开始,我要按摩开有病的双眼,等待你清新的诗作和着春光,来洗尽我的昏昏睡意。
【集评】 元·方回:“章泉爱用虚字拗斡,不专以为眼也。如‘春其渐起但无痕’,所用‘其’字是矣。此句甚妙。……‘日日村村’一联亦不苟,劲瘦枯谈。”(瀛奎律髓汇评卷十七)
清·冯班:‘无痕’字妙。‘其’字、‘但’字太拙。”(同上)
清·纪昀:“此种虚字全是宋人习气,不可为法。三句不雅,亦拙笨。‘洗睡昏’三字不佳。”(同上)
【总案】 赠别寄远的诗作,往往流于伤感。特别处在肃杀的秋冬时节。然而此诗却着力于表现自己对春的敏感以及希望有所作为的心情,处处显示出一种进取的精神,“莫嗟”、“当返魂”、“穷日日”、“遍村村”,完全是一种活泼生动的情状。尤其是末二句,明确表示要“揩摩病眼”“洗睡昏”,态度更为积极,全诗格调也更显刚健。
赵蕃是一位和江西诗派有密切关系的诗人,这首诗也同样显露了学步江西的痕迹,尤其是借用虚字以求生新方面更为明显,所以全诗正如方回所说,给人以劲瘦枯淡之感。
-
夫妇和,室家平;朋友和,信义行。|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夫妇和,室家平;朋友和,信义行。》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感遇十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张九龄创作的诗作之一。以下是该诗的原文、翻译和赏析:
原文: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翻译:
兰花的叶子在春天绽放,充满了鲜艳的颜色;桂花在秋天绽放,洁白如玉。
它们都很高兴,这是它们美好的季节。
谁知道住在树林中的小动物,
-
《牡丹·木兰花慢赋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陈允平
-
第 366 页[①]纤纤:细小的样子。这二句是说纤纤如玉钩一样的月牙,开始出现在西南楼上。 第 367 页[②]墀(chí池):指台阶。娟娟:美好的样子。蛾眉:古时称美女弯曲的眉毛。这二句是说那弯如蛾眉的新月又照射在东北面的台阶上。
-
一 少年时代的我,对于麦子的认知,是一种神圣的感觉。我们可以感受晚秋播种的辛劳,春日麦苗拔节的期待,夏天麦浪翻滚的喜悦,可就
-
柳宗元《封建论》 天地果无初乎 1 ?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 2 ?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 3 。盖
-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
首联: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诠 释】 [注]洞庭水,即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水经注》:“湖水广圆五百余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岳阳楼,湖南岳阳城西门楼,下临洞庭湖,为登览名胜。 [译
-
【原题】:人日设安录醮有送菊花一盆四干直上开花数百颗不减重阳喜而成诗
-
《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难,朋友焉可息哉?》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诗云: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朋友难,朋友焉可息哉?》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