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文学作品《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原文|注释|精注|赏析
灞涘望长安〔2〕,河阳视京县〔3〕。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4〕。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5〕。喧鸟覆春洲〔6〕,杂英满芳甸〔7〕。去矣方滞淫〔8〕,怀哉罢欢宴〔9〕。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10〕。有情知望乡〔11〕,谁能鬒不变〔12〕?
〔1〕本篇是谢脁的代表作,是他离开京城建康(今南京市),前往宣城(今属安徽)赴太守任,途经建康城西南长江南岸的三山时写的。诗中描写京邑的壮丽和大自然的美景,抒发由此引起的思乡之情。谢脁(公元464~499),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少有文名。历任参军、功曹、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等职。他与著名诗人谢灵运同族,诗学谢灵运,因此,人称谢灵运为“大谢”,称谢脁为“小谢”。后在宫廷内部权力斗争中被陷,死于狱中,时年三十六岁。谢脁是南朝齐梁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诗风清新流丽,与“大谢”比,他的诗较少玄言、繁芜之词,为山水诗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新体诗,从乐府民歌中汲取营养,遣词自然,情味隽永,开唐代律诗、绝句先河。
〔2〕灞:灞水。涘(si):岸边。此句取意汉末王粲七哀诗:“南登灞陵岸,回首望长安。”
〔3〕河阳:古县名,在今河南孟县西。京县:京城。此句取意西晋潘岳河阳县诗:“引领望京室。”
〔4〕“白日”二句:是说阳光照耀着京城内的建筑,参差起伏的屋檐清晰可见。丽,用作动词,照亮。飞甍(meng),高耸如飞的屋檐。
〔5〕“馀霞”二句:是说天边的晚霞如同散开的彩色锦缎,清澈的江水静静流淌就像白色的绸带。馀霞,晚霞。绮,彩色锦缎。澄江,清澈的江水。练,白色绸带。
〔6〕喧鸟:众鸟鸣叫。洲:江中陆地。
〔7〕杂英:各种各样的花。英:花。甸:郊野。
〔8〕滞淫:滞留。
〔9〕罢:停止。
〔10〕“佳期”二句:是说怅恨还乡无期,不禁泪下如霰。佳期,指还京邑之期。怅,恨。何许,何时。
〔11〕“有情”句:有情人都会遥望乡土。
〔12〕鬒(zhen):黑发。
本篇层次分明,写景如画,情感真挚。前两句化用前人诗句,发端别致;中间六句写景,暗示依恋,情在其中;末六句直抒怀恋之情,虽用赋法,却曲折婉转。此诗最大的成功,是描写春日暮景,既色彩鲜明,又洗炼流丽。尤其是“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两句比喻奇妙,工丽精警,历来被人们称颂。李白在金陵城西楼月下吟一诗就赞美:“解道澄江静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
作者简介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明末山阴人。他出
-
有木名弱柳,结根近清池。风烟借颜色,雨露助华滋。峨峨白雪花,袅袅青丝枝。渐密阴自庇,转高梢四垂。截枝扶为杖,软弱不自持。折条用樊圃,柔脆非其宜。为树信可玩,论材何所施。可惜金堤地,栽之徒尔为。有木名樱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
-
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 明·张溥 【题解】 明末的政治极其腐败,明熹宗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大肆杀戮无辜百姓
-
名言: 诗之不工,只是不精思耳。不思而作,虽多亦奚以为? 句意: 诗作得不工整, 只是因为没有精心思索而已。不经过思索而创作, 即使最多又有什么用呢? 出处: 宋·姜夔《姜氏诗说》
-
使你留名千古的,是你的韵味悠远的诗歌,而不是你汲汲于建功立业的雄心。
-
送春君何在,君在山阴署。忆我苏杭时,春游亦多处。为君歌往事,岂敢辞劳虑。莫怪言语狂,须知酬答遽。江南腊月半,水冻凝如瘀。寒景尚苍茫,和风已吹嘘。女墙城似灶,雁齿桥如锯。鱼尾上奫沦,草芽生沮洳。律迟太簇
-
文章如下: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是杜甫的诗作之一,它传达了杜甫在汴京的寂寞和思乡之情。诗中以平淡的语言描述了景色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无尽的忧伤。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杜甫将诗意融入自然景观中,使读者更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心境与情感。这首诗具有深厚的感情力量,令人回味无穷。
-
这首词风格俊丽,是作者的得意之作。原题为“春词”。 开头两句“小雨纤纤风细细,万家杨柳青烟里”,写暮春时节,好风吹,细雨润,满城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杨柳的青烟绿雾之中。正是“绿暗红稀”,春天快要悄然归去了。次三句:“恋树湿
-
长征路一条条奔腾湍急的江水——湘江、乌江、金沙江、嘉陵江一条条急流滚滚的大河——赤水河、大渡河、泸定河一座座直插云霄的高山——大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