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五人墓碑记》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五人墓碑记》译文与赏析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

明·张溥

【题解】

明末的政治极其腐败,明熹宗时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大肆杀戮无辜百姓,以致形成了冤狱遍布全国,处处怨声载道的局面。本文是一篇碑记,记叙了阉党在追捕不满魏忠贤的退职官员周顺昌时激起民变的过程,高度赞扬了五位义士抗暴、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阐发了“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思想。

【原文】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78],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夫十有一月之中,凡富贵之子、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况草野之无闻者欤[79]?独五人之皦皦[80],何也?

【注释】

[78]当道:掌权者。这里指江苏巡抚,苏州知府。

[79]草野:原指乡野,此处指民间。

[80]皦(jiǎo)皦:有光彩的样子。

【译文】

这墓中的五个人,是在周蓼洲先生被捕之时激于义愤而赴难的。到现在,苏州一些贤德的士大夫向当局请求,清理宦官魏忠贤的废祠来安葬他们五个人,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立了一块石碑,来表彰他们的事迹。啊!真是隆重啊!这五个人的殉难,到现在修墓安葬他们,为时不过十一个月罢了。在这十一个月里,那些富贵人家的子弟和志得意满、官运亨通的人,他们中患病而死,死后却无声无息无足称道的,也太多了,何况那些乡间默默无闻的人呢?唯独这五人死后声名显耀,这是为什么呢?

【原文】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资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81],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82]。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83]。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84],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注释】

[81]缇骑:本指古代贵官的侍从,此处指明代专事侦查、逮捕人犯的差役。

[82]抶(chì):笞打。仆之:使缇骑倒下,打倒在地。

[83]溷(hùn)藩:厕所。藩,,篱笆。

[84]按:追究,审查。

【译文】

我还记得周先生被逮捕,是在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我们社里那些士大夫中的佼佼者,为他伸张正义,募集财物,替他送行,一时间哭声惊天动地。差役手握宝剑跑上前来喝问道:“谁在为他哀哭?”众人再也无法忍受了,就把他们打倒在地。当时以大中丞职衔做江苏巡抚的是魏忠贤的心腹,周先生被捕就是他指使的。吴地的百姓正对他恨之入骨,于是趁着差役厉声喝问时,就呼叫着追赶他。这位大中丞吓得躲在厕所里,这才免遭袭击。后来他就以吴地百姓暴乱的罪名向朝廷诬告请求,追究这件事,处死了五个人。他们是: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就是现在墓中躺着的五个人。

【原文】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85],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86],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87],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之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88],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注释】

[85]脰(dòu):颈项。这里指头。函:匣子。此作动词,用匣子收藏。

[86]缙绅:古代官吏的装束,以缙绅代指做官。缙,同“搢”,插。绅,束衣的大带。

[87]编伍:平民。古时编制户口,以五人或五家为一“伍”。

[88]矫诏:假的诏书。

【译文】

但是这五个人临刑的时候,神情昂然自若,喊着中丞的名字痛骂他,谈笑自若,从容就义。断头挂在城墙上,脸色一点也没有改变。有些贤明的士大夫拿出五十两银子,买下这五个人的头颅,并用木匣装起来,最终与他们的尸体合到了一起。所以现在墓里是五个人的全身。唉!魏忠贤为非作歹的时候,做官的能不改变自己的节操的,天下之大,能有几个人呢?可是这五个人生在平民之家,从来没有受过学校的教育,却能被正义激发,置生死于度外,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况且,当时伪造的诏书纷纷下达,追捕同党的人遍于天下,终究因为我们吴郡人的这一次奋起反抗,使他们不敢再株连治罪。魏忠贤也迟疑不决,畏惧正义,篡夺帝位的阴谋难以立刻发动,等到当今皇帝即位,他就在路上上吊自杀,这一切不能不说是这五个人的功绩。

【原文】

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89],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90],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固百世之遇也!

【注释】

[89]剪发杜门:剪发为僧、闭门不出。

[90]谥:古代的帝王或官僚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追赠的称号。

【译文】

由此看来,如今那些做大官、居高位的人,一旦犯罪被罚,有的脱身逃跑,却无处可以容身;也有的削发为僧,关起门来,假装疯癫,不知逃到何处的。他们这些人卑贱无耻的行为,与这五个人相比,轻重到底如何呢?因此,周蓼洲先生的忠诚义节得到了朝廷褒扬,皇帝赐给他美好光荣的谥号,死后也荣耀无比。而这五个人也得以扩建了坟墓,并将他们的姓名刻在大堤之上,所有来自四方的过路人经过此地,没有一个不下拜哭泣的。这真是百代难得的际遇啊。

【原文】

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91],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92],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文公,孟长姚公也。

【注释】

[91]户牖:门窗,这里指家。

[92]扼腕:握住手腕,形容感情激动。

【译文】

不这样的话,如果这五人保全他们的头颅,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以终其天年,人人都能把他们当奴仆一样使唤,又怎么能让豪杰们屈身下拜,在墓前为他们扼腕叹息,抒发有识之士的悲愤之情呢?所以我和同社的几位仁人君子,惋惜这座墓只有一块空白的石碑,就替他们写了这篇碑记,用以阐明正确对待生死的重大意义,即使一个普通百姓也能对国家安危起重大作用啊。几位贤明的士大夫是:太仆卿吴默先生,翰林院修撰文震孟先生和姚希孟先生。

【评析】

全文贯穿了一个“义”字,文中通过记述五人之墓建立的缘起、五人的功绩、为五人请求建墓立碑之人,热情洋溢地表彰了这五位市民的英雄形象,和他们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敢于向恶势力抗争的精神。作者为此作记,又何尝不是为了一个“义”字。作者的这种朴素的民主思想,是有着一定的进步意义的。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夹叙夹议,运用了多种对比以及反衬,凸显了五位义士的高贵品质和不朽功绩。作者在文中倡导一种匹夫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心的价值观。此文艺术上的精彩之处是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

历朝历代都有为国家的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的牺牲是有价值的,他们会永垂青史,辉煌千古。

猜你喜欢
  • 韦应物《上东门会送李幼举南游徐方》全诗赏析

    离弦既罢弹,樽酒亦已阑。听我歌一曲,南徐在云端。云端虽云邈,行路本非难。诸侯皆爱才,公子远结欢。济济都门宴,将去复盘桓。令姿何昂昂,良马远游冠。意气且为别,由来非所叹。

  • 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名言: 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 注释: 寂寥: 无声无形的状况。披: 展开。 句意: 绘画没有不是用来劝戒世风的, 把千百年的世事变化无声无形地表现出来, 展开图画就可看到。

  • 《感春十三首(其一、其八)》作者|全诗原文|赏析|鉴赏

    张 耒 春郊草木明, 秀色如可揽。 雨余尘埃少, 信马不知远。 黄乱高柳轻, 绿铺新麦短。 南山逼人来, 涨洛清漫漫。 人家寒食近, 桃李暖将绽。 年丰妇子乐, 日出牛羊散。 携酒莫辞贫, 东风花欲烂

  • 活出人生的意义

    【3767】活出人生的意义(冯友兰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2 4万字,2017年11月第1版,39 8元)△共4章:①追寻人生的意义;②体悟生命的本质

  • 白居易《病假中南亭闲望》全诗赏析

    欹枕不视事,两日门掩关。始知吏役身,不病不得闲。闲意不在远,小亭方丈间。西檐竹梢上,坐见太白山。遥愧峰上云,对此尘中颜。

  • 白居易《问少年》全诗赏析

    千首诗堆青玉案,十分酒泻白金盂。回头却问诸年少,作个狂夫得了无?

  • 经典秋夜古诗词(描写秋夜的诗句)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经典秋夜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秋夜的诗句,描写“秋夜”的诗句,关于“秋夜”古诗。怀君属秋夜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出自:《秋夜寄丘员外》 年代:唐 作者: 韦应物 韦应物诗词全集 只要韦应物

  • 《古文观止·司马光·谏院题名记》鉴赏

    古文观止·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古者谏无官,

  • 关于雨天离别的诗句,描绘“雨中离别”的诗句有哪些?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雨天离别的诗句,内容包括描绘“雨中离别”的诗句?,描写雨天离别的诗句?,雨天离别的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

  • 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全诗赏析

    吾窃悲此生,四十幸未老。一朝逢世乱,终日不自保。胡兵夺长安,宫殿生野草。伤心五陵树,不见二京道。我皇在行军,兵马日浩浩。胡雏尚未灭,诸将恳征讨。昨闻咸阳败,杀戮净如扫。积尸若丘山,流血涨丰镐。干戈碍乡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