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落霞孤鹜图》赏析
落霞孤鹜图
明·唐寅作
绢本水墨
纵一八九.一厘米
横一○五.四厘米
藏上海博物馆
唐寅是我国妇孺皆知的一位画家。落霞孤鹜图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画面自题诗云: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鹜渺无踪。
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
表示他羡慕滕王阁序作者王勃的少年得志,为自己坎坷的遭遇吐不平。图中峻岭、高柳、水榭、江岸密集于右侧,而在左侧展现晚晴的霞光,虚实相映,遂成妙制。作者以宋人法画垂柳,错落有致,俯仰生情,树丛间水榭临江,高人独坐,以“落霞孤鹜”为旨趣的诗情画意油然而生。山石皆湿笔长皴,勾斫相间,上方高岭山石淡皴,枝叶浓密,近景石隙间以双钩夹叶为苔,细节变化,故多趣致。全图墨色和悦润泽,景物处置洗练洒脱。清盛大士认为:“湿笔难工,干笔多好;湿笔易流于薄,干笔易于见厚;湿笔渲染费工,干笔美曳便捷。”唐寅此作则在绢本上运用湿笔而能不流于平薄无味,是与线条皴染结合得当分不开的。画近于南宋院体,和他借鉴北宋、元代之作风格不同。但苔点处理,却与南宋李唐“山石不点苔,仅以焦墨剔细草”画法有别,而是用疏落的圆笔。明王世贞评唐寅的画“秀润缜密而有韵度”(艺苑卮言),大体上概括了他的艺术特征,而从此图也可见一斑。“秀润”是笔墨情趣;“缜密”是形象组织;“韵度”则是作品整体的艺术气息。清恽格在南田画跋中说,唐寅“笔墨灵逸,李唐刻画之迹为之一变”。秀润缜密也好,灵逸也好,都说明了他能将“南画”重韵和“北画”尚骨的特点,巧妙地糅合一起,形成了一家之体。
值得注意的是,唐寅的山水画和其他历史时期的山水作品一样,在表现自然美的艺术意境上反映了一定的消极、恬淡、孤高、闲逸的情感色彩。此外,观赏此图,不难领会格法虽然严谨,却透露天真烂漫的笔墨情趣;线条流畅,而有骨体,色泽湿润,而奇巧幽深。唐寅除绘画外,兼长诗文、书法,堪称“三绝”,从而以高度的文化修养,丰富、加深了艺术表现的层次。
落霞孤鹜图
-
【名句】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语出《墨子·修身》。意志不坚强的人,到达不了有智慧的程度;说话不守信用的人,做事就不会决断。说明意志坚强,有恒心,会使人变得聪明,讲究信用,做事才能有决断。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篇小令,才共六句,好似一幅图画,并且还有对话,并且还交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这可能是现代的电影艺术才能胜任的一
-
祭文赏析·《祭母文》(萧萧眉儿) 人常说,春风
-
黄庭坚《菩萨蛮》黄庭坚 黄庭坚 王荆公新筑草堂于半山,引入功德水作小港,其上垒石作桥。为集句云 ① :“数间茅屋闲临水,窄衫短帽垂杨里。花是去年红,吹开一夜风。梢梢新月偃,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黄鹂
-
《知天命》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易·系辞》第四:“乐天知命故不忧。”又,《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出典】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六《晋庐山释慧远》:“及届浔阳,见庐峰清静,足以息心,始住龙泉精舍。此处去水本远,远乃以杖叩地,曰:‘若此中可得栖止,当使朽壤抽泉。’言毕,清流涌出,浚以成溪。”
-
【名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注释与译文]“岁岁”与“年年”,同义重叠。两句是说:时光流逝,年复一年,花开花落是相似的,但是人的一生却青春不再,红颜易老。诗句以鲜明的对比,慨叹时光流逝的无
-
注解:苏联文学是十月革命前沙皇俄国时代的文学和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时代的文学两者的总称;从狭义说,是指十月革命后苏联时代的文学,或称苏维埃文学。十月革命后产生的苏联文学或苏维埃文学是多民族的文学,据1年统计,苏联文学包含着用种民族文字写作的各民族的文学,其中个民族的书写的文学是在十月革命后创制了各自的民族文字以后产生的。
-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
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常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