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李清照《武陵春》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①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②载不动,许多愁。
【注释】 ①双溪:水名,在今浙江金华。②舴艋舟:小船。“舴艋”亦作“蚱蜢”。
【译文】 风停尘香花谢尽,天晚懒梳头。人非昨日人,风景还依旧,万事全休!这般心绪,未等开口泪先流。听说双溪春光好,也想驾船游。只怕双溪的蚱蜢小舟,载不动许许多多愁! (平慧善译)
【集评】 明·董其昌:“物是人非,睹物宁不伤感。”(便读草堂诗余卷三)
明·吴从先: “景物尚如旧,人情不似初,言之於邑,不觉泪下。”(草堂诗余隽卷二)
明·沈际飞:“与‘载取愁归去’相反,与‘遮不断愁来路’、‘流不到楚江东’相似,分帜词坛,孰辨雄雌。”(草堂诗余正集卷一)
清·王士祯:“‘载不动,许多愁’与‘载取暮愁归去’、‘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正可互观。”(花草蒙拾)
清·吴衡照:“易安武陵春,其作於祭湖州以后欤,悲深婉笃,犹令人感伉俪之重。叶文庄乃谓:‘语言文字,诚所谓不祥之具,遗讥千古者矣。’不察之论也。”(莲子居词话卷二)
清·陈廷焯:“易安武陵春后半阕云:‘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又凄婉又径直。观此,益信无再适张汝舟事。即风人:‘岂不尔思,畏人之多言’意也。投綦公一启,后人伪撰,以诬易安耳。”(白雨斋词话卷二)
近代·梁启超:“按此盖感愤时事之作。”(艺衡馆词选乙卷引)
【总案】 这首词作於绍兴五年(1135)。历代词评家往往把此词与李清照再适张汝舟事联系起来,明叶盛甚至有“文叔不幸有此女,德夫不幸有此妇。其语言文字,所谓不详之具,遗讥千古者矣”之论(见水东日记卷二十一)。李清照再嫁与否的是是非非,其实与本词关系不大。梁启超认定此词为“感愤时事之作”,似超脱再嫁事,确为的论。本词作于词人晚年,词人其时避乱金华,流落异地,满目凄凉,无限悲愁,都从中出。词以晚春景致落笔,实寓以自己的身世厄运,尘香花尽,也正是词人自己的写照。全词以抒写主观感受为主,故境界凄婉劲直,动人悲怨之怀。末句更发奇想,将无形而抽象的愁怨化为可感觉的形象,写得准确而传神。
-
在延安时期,有的同志向陈赓同志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老陈,听说你一生有两怕,在国民党怕廖仲恺,在共产党怕彭德怀,是真的吗?”陈赓平静地点头默认着。站在一旁的贺炳炎同志说:“老陈还有第三怕呢……”陈赓给贺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美味古诗词名句,内容包括关于美食的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形容美味的诗句,形容美味的诗句。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作者】杜牧 【朝代】唐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
-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出处】唐孟浩然《 岁暮归南山 》。 【意思】愁思难解,夜不能寐,月光清清,院落 空寂。虚字有双关之意,既是院落空寂的写实,又是诗人心绪空虚,仕途不遂的写照。借描绘自
-
联边是一种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连用三个以上的联边字 (即偏旁部首相同的字) 的修辞方式。 作为一种语言现象,联边很早引起了学者的重视,南朝著名文艺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练字》篇中,就
-
残句衡茅稚子璠玙器。
-
【名句】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与译文]百夫长,泛指低级军官。这两句是说:宁愿做一个驰骋沙场的下级军官,也胜过做一个置身书斋、皓首穷经的书生。诗句抒发投笔从戎的书生参加保边卫国战争的壮志豪情,风
-
寓意[宋]晏殊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油壁香车:古代女子乘坐的装饰精美的车子。峡云:用楚怀王与巫山神女幽会典故。
-
康有为天龙作骑万灵从, 独立飞来缥缈峰。怀抱芳馨兰一握, 纵横宙合雾千重。眼中战国
-
经年种花满幽谷,花开不暇把一卮。人生此事尚难必,况欲功名书鼎彝。深红浅紫看虽好,颜色不柰东风吹。绯桃一树独後发,意若待我留芳菲。清香嫩蕊含不吐,日日怪我来何迟。无情草木不解语,向我有意偏依依。群芳落尽
-
本诗不只是对个人际遇的慨叹,更是对人生、对历史、对自然的永恒与人生的短暂、对时代的变迁与现实的冷峻种种重大谜团的思考与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