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剑录》
吹剑录
吹剑录,南宋俞文豹撰。俞文豹,字文蔚,号堪隐,浙江括苍(今丽水)人。此书书名取自庄子·则阳“吹剑首者,(吷,小声)而已矣”一语。作者以吹剑录为名,意谓此书是琐屑之谈,不登大雅。其书原分正录、续录、三录、四录共4编,各录均为1卷,正录、续录成书于宋理宗淳祐三年(1243),三录成书于淳祐八年,四录成书于淳祐十年。清乾隆间修四库全书时,未见续录和三录,又因其正录“持论偏驳,多不中理”,而斥之于存目中,只将四录1卷收入杂家类,改题吹剑录外集。民国间,张宗祥在京师图书馆藏书中偶然发现吹剑三录的一个旧钞本,后来他又从说郛第24卷中辑出续录佚文12条,另说郛第49卷录有俞文豹唾玉集19条,据其序文,知唾玉集亦即吹剑录,由作者之友人改题书名而已。张宗祥把正、续、三、四各录及唾玉集佚文汇为一编,题为吹剑录全编,1958年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即今天通行的本子。
这部笔记内容较为广泛,所记不限于宋代,其正录多辨析经典文字,亦时夹议论。书中还有许多有关诗词文章的品评以及文人学士的逸闻,如续录记苏轼的一条轶事云:“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绝倒。”这个故事后来广为人们称引。其他诗话词话也颇多可取之处。此书在南宋笔记中可算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散而复聚,弥足珍贵。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三年古诗词考点汇总,内容包括初中3年所有古诗词,求初一至初三语文所有古诗的考点,初中三年重点考点,文言文,古诗,重点字词。人教版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 初中语文古诗词背诵全集 七年级上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荑荻散人 《玉娇梨》是继《金瓶梅》后较早的文人创作小说之一,又名《双美奇缘》,并曾以《两个表姐妹》为名,流传于欧洲。作品题荑荻散人编次,作者的真实姓名不可考。全书二十回,约十五万字。 《玉娇梨》成书于
-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袖空中举。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作品赏析溪边:又作溪傍香袖:又作香袂
-
喜春来·隐居漫兴 薛昂夫 芸窗月影吟情荡。 纸帐梅花醉梦香。 觉来身世两相忘。 休妄想。 樽有酒且疏狂。 薛昂夫:本名薛超兀儿,一作超吾,维吾尔族人
-
银珰谒者引蜺旌,霞帔仙官到赤城。白鹤迎来天乐动,金龙掷下海神惊。元君伏奏归中禁,武帝亲斋礼上清。何事夷门请诗送,梁王文字上声名。
-
书秃千兔毫,诗裁两牛腰。笔踪起龙虎,舞袖拂云霄。双歌二胡姬,更奏远清朝。举酒挑朔雪,从君不相饶。
-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原文:鉴赏与解读》是一篇历代爱国散文的经典之作。文章详细阐述了梁启超对于少年中国的观点以及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的思考。他强调少年时期是培养爱国情操的黄金时期,教育应注重灌输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文章内容深入浅出,语言通俗易懂,让人深受教育和启发。这篇文章不仅是一部优秀的爱国散文,更是教育思想的重要参考。
-
为怜清浅爱潺湲,一日三回到水边。若道归仁滩更好,主人何故别三年?
-
〔原文〕 于以采蘩, (齐蘩作繁。) 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 公侯之事。 (沚、事,之部。) 于以采蘩, 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 公侯之宫。 (中、宫,中部。) 被之僮僮, (三家僮僮作童 夙夜在公。
-
此诗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这一年自春至夏,北方三月不雨,此诗即咏写此事。 首两联交代背景,描写“春欲晚”的时节的农村风光,并由杖藜老农话农事引入下层。三四两联借田家父老之口描述农村干旱情景。旱情的严重,田家父老的忧虑凸现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