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比较的名言名句大全
——孟子·梁惠王上
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
——孟子·告子下
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
——[东汉]王充论衡·案书
不见果下之乘,不别龙马之大。
——[三国魏]曹植上牛表
萤火岂能比月轮。
——[元]王实甫西厢记
泰山不自高,因丘垤以形;河海不自广,因沟浍以名。
——[清]郑世元感怀杂诗
木槿争朝荣,松柏弥坚贞。
——[清]郑世元感怀杂诗
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
——鲁迅且介亭杂文集·随便翻翻
有比较才能鉴别。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人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两种不同事物的比较而愈益明确。
——沙汀漫谈有关<淘金记>的一些问题
-
安布罗斯·毕尔斯 (黄宏煦 译) 一八六一年秋天的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在西弗吉尼亚洲一条路旁月桂树丛里躺着一个士兵。他全身挺直,腹部着地,踮起脚尖躺在那里,头枕在左前臂上。他那伸出的右手松松地握着步枪
-
此诗写远离尘嚣、恬静朴素、高士为邻的田园生活,及书剑无成、空老家园的感怀,表现了其渴望仕途进取与保持独立人格的内心矛盾冲突,抒发了他胸怀大志而无人举荐的悲愤感慨。 首四句写隐居田园的恬淡美好。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自己家
-
左辖频虚位,今年得旧儒。相门韦氏在,经术汉臣须。时议归前烈,天伦恨莫俱。鴒原荒宿草,凤沼接亨衢。有客虽安命,衰容岂壮夫。家人忧几杖,甲子混泥途。不谓矜馀力,还来谒大巫。岁寒仍顾遇,日暮且踟蹰。老骥思千
-
张志和的词保存下来的只有《渔歌子》(原题叫《渔父》)五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西塞山在今浙江省吴兴县境内的西苕溪上,从前叫道士矶,是一座突出在河边的大石岩。西苕溪北通太湖,南邻莫干山,风景很优美。张志和这首词描绘春汛期的景物,反映了太湖流
-
《杜甫《客至》《宾至》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杜甫的《客至》和《宾至》是他两首相互呼应的作品。《客至》描述了杜甫招待客人的情景,以及他对贫困和流亡之人的同情和怀念;而《宾至》则表达了他对朝廷荣宠的失望和对政治深层次的反思。 在《客至》中,杜甫描绘了一个友人到访的场景,以及对友人款待的热情。他深深感受到贫病交迫的人民的苦难,心系着流离失所的人们。通过描写客人的来访,杜甫表达了他对友情和人民苦难的关切,同时也展现出他豪放、激昂的性格特点。 然而,《宾至》却展示了杜甫对朝廷的不满和对政治腐败的痛心。他以自己被
-
论做作 做作就是“佯”,就是“乔”,也就是“装”。苏北方言有“装佯”的话,“乔装”更是人人皆知。旧小说里女扮男装是乔装,那需要许多做作。难在装得像。只看坤角儿扮须生的,像的有几个?何况做戏还只在戏台上
-
《朋友也者,必取乎直谏多闻,拾遗斥谬,生无请言,死无托辞,始终一契,寒暑不渝者.》出自
交友类名言赏析《朋友也者,必取乎直谏多闻,拾遗斥谬,生无请言,死无托辞,始终一契,寒暑不渝者。》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诗歌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不过,尽管诗人发出“忧思独伤心”的长叹,却始终没有把“忧思”直接说破,而是“直举情形色相以示人”,将内心的情绪含蕴在形象的描写中。冷月清风、旷野孤鸿、深夜不眠的弹琴者,将无形的 “忧
-
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
-
开门临广陌,旭旦车驾喧。不见同心友,徘徊忧且烦。都城二十里,居在艮与坤。人生所各务,乖阔累朝昏。湛湛樽中酒,青青芳树园。缄情未及发,先此枉玙璠。迈世超高躅,寻流得真源。明当策疲马,与子同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