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僧伽塔》(苏轼)原文|鉴赏|赏析
我昔南行舟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
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造物应须日千变。
今我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
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
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
泗州州城旧址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后陷入洪泽湖。宋时自开封经汴河舟行历泗、淮而入长江,泗州是必经的冲要之地。僧伽是来自西域的唐代高僧。据赞宁宋高僧传卷十八,僧伽本是葱岭以北的何国人。唐高宗龙朔初年(661)入唐,由西凉东至江淮,在中国传教凡五十三年,景龙四年(710)卒,葬于泗州,建塔供养。这就是僧伽塔。僧伽塔后遭水火之灾,贞元十五年(799),由洛阳名僧澄观重修。韩愈有送僧澄观诗记僧伽塔的兴废: “清淮无波平如席,栏柱倾抉半天赤。火烧水转扫地空,突兀便高三百尺。影沉潭底龙惊遁,当昼无云跨虚碧。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又命重盖,务从高敞,加其累层。因此苏轼所登之塔,已不是“澄观所营”了。
传说泗州僧伽塔神灵有灵,可以求风得风,求雨得雨。往来行旅就都祷于这座神塔,香火甚盛。治平三年(1066)苏轼护送苏洵灵柩返蜀,自汴河南下,经过僧伽塔,被风阻三日。船工们劝苏轼祷告于灵塔之下,果然一祷即灵,“香火未收旗脚转”,猛刮了三天的对头风,马上转向为送行的顺风了(元祐七年苏轼知扬州时,还因两淮连岁不稔,入春久旱,到这儿来祭塔求雨)。开头六句,就根据自身经验,写僧伽塔的非凡的灵异。“逆风三日沙吹面”,写船行受阻,以“沙吹面”衬托风力之猛。“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则写顺流直下,如箭之疾,顷刻间离开泗州城下而进入洪泽湖了。神塔的灵验,确实应之如响。然而苏轼并不因此而证实神塔有灵,他反而由此而产生了一个难以解答的疑问:由逆风转为顺风,对于舟行南下的人固然便利了,可同时对于溯流北上的人岂不是由顺而转逆?要是这两种人同时祷于僧伽塔下,冥冥中的神灵该如何作出抉择呢?公道无私的神灵难道因此而偏袒一方、欺负另一方吗?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苏轼成功地借用了逻辑上的矛盾律,用这么简单的两句话就破除了世俗的迷信。社会上的各类人们由于地位处境不同,他们的愿望往往相异甚至相反。那些耕者、刈者、去者、来者的立场和利益就彼此对立。对于他们相互冲突的愿望,无所厚薄的“至人”(如僧伽)怎么能够同时给予照顾与满足呢?由此说来,这种求神拜佛之事,不正是显出人们的自私与愚蠢吗?苏轼善于从生活本身穷究宇宙之理。这首诗就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说明祈祷的虚妄和可笑,说得明白透彻而又幽默风趣。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言辞锋利,机智活泼。马太福音第四章说:上帝“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培根说: “然而他不降财富,也不叫荣誉和德能在所有的人上面平等地照临。”(培根论说文集45页)这实际上也就是说,人们的财富、荣誉和德能,都与上帝无关。培根也是用了与苏轼同样的方法。
这首诗作于元丰二年(1079),上距治平三年已经十多年了。苏轼自徐州移知湖州,重过僧伽塔下。由于经历了更多的世事,他对自己的去、留、行、止,一任自然。“今我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愁。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不仅神灵倦于酬答,自己也一无所求,不再祈神祷塔,表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忘怀得失的达观态度。最后表示要登塔展望淮甸云山,语调仍诙谐可喜。这首诗以两次舟行塔下为对比,以祷塔始,以登塔终,写出前后胸次的不同。中间层层波澜,寓理于事,发人省悟,耐人寻味。深邃的哲理与醇厚的诗味融合在一起,深藏于一首纪行诗中,确实是高超的。
东坡泗州僧伽塔诗云……张文潜用其意别为一诗云:“山边半夜一犁雨,田父高歌待收获。雨多潇潇蚕簇寒,蚕妇低眉忧茧单。人生多求复多怨,天公供尔良独难。” (吴幵优古堂诗话)
东坡泗州僧伽塔诗: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此乃隐括刘禹锡何卜赋中语曰: “同涉于川,其时在风,沿者之吉,溯者之凶。同艺于野,其时在泽,伊穜之利,乃穋之厄。”坡以一联十四字而包尽刘禹锡四对三十二字之义,盖夺胎换骨之妙也。( [宋]史绳祖学斋占毕卷二)
句法之学,自是一家工夫。昔尝问山谷: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山谷云: “不如‘千岩无人万壑静,十步回头五步坐。’”此专论句法,不论义理,盖七言诗四字三字作两节也。此句法出黄庭经,自“上有黄庭下关元”已下多此体。张平子四愁诗句句如此,雄健稳惬。( [宋]范温潜溪诗眼)
泗州僧伽塔诗,看得透彻,说得可笑,此何必辟佛,乃能塞彼教之口耶?
(翁方纲石洲诗话卷三)
极力作摆脱语,纯涉理路而仍清空如话。层层波澜,一齐卷尽,只就塔作结,简便之至。(纪昀批点苏文忠公诗集卷十八)
中数句从樵风泾翻出,遂成名言(会稽若耶溪的樵风是旦南风,暮北风)。
(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
-
《海棠·月上海棠慢咏题》咏海棠诗鉴赏 曹勋东
-
韩愈纤云四卷天无河, 清风吹空月舒波。沙平水息声影绝, 一杯相属君当歌。君歌声酸辞
-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
少年识事浅。强学干名利。徒闻跃马年。苦无出人智。即事岂徒言。累官非不试。既寡遂性欢。恐招负时累。清冬见远山。积雪凝苍翠。浩然出东林。发我遗世意。惠连素清赏。夙语尘外事。欲缓携手期。流年一何驶。
-
清·李渔萱花一无可取,植此同于种菜,为口腹计则可耳。至云对此可以忘忧,佩此可以宜
-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只有虞姬与郑君!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苏轼从汴京去杭州就任通判,经过濠州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看到了项羽的爱妾虞姬的坟墓,他想到了楚汉相争,想
-
【名句】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语出《老子》十八章。六亲不和睦,谁孝慈才会看出来;国家陷入混乱,谁是忠臣才可以弄清。六亲:指父子、兄弟、夫妇。一说父母、兄弟、妻子。孝慈:对上孝敬,对下慈爱
-
5月中旬 红4军扩编 : 新集会议后,1931年5月,中共鄂豫皖分局和军事委员会为适应发展形势的需要,将警卫师改编为红4军第13师,同时,调整了部分领导干部。至此,扩编后的红4军领导人为:旷继勋任军长
-
谈说之术: 矜庄以莅之,端诚以处之,坚强以持之,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欣欢芬芗以送之,宝之,珍之,贵之,神之。如是则说常无不受;虽不说人,人莫不贵,夫是之谓为能贵其所贵。 ——《荀子·非相》 演讲就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昆曲唱腔,内容包括赞美昆曲的诗词,写昆曲的诗句,昆曲的唱腔是什么。1.《清明》 南宋 高菊涧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墓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