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①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②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注释】 ①瞿塘: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奉节县。滟滪(yanyu艳预),滟滪堆,瞿塘峡口的江心巨石,今已炸平。按:“生出”句暗用汉书·班超传中“臣不敢望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之典。②绾(wan挽):旋绕打结。湘娥:湘夫人,传说中居于君山的女神。
【译文】 在荒远之地熬白了双鬓,没想到竟活着走出了瞿塘险滩!登上岳阳楼眺望君山,我欣然一笑,虽然尚未回到家乡江南!
独凭栏杆望满天风雨,十二座山峰宛如湘夫人的高高髻鬟。可惜不能泛舟湖面,从银色浪峰中间观看那层层青峦!
【集评】 宋·葛立方:“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刘禹锡诗云:‘遥望洞庭湖水面,白银盘里一青螺。’山谷点化之云: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韵语阳秋卷二)
今·程千帆:“不到江南,已先一笑,若到江南,当更如何?但这情绪既欣然,又凄然。取较苏轼的六月二十夜渡海,就见出这两位诗人在个性与气质上的差异。”“上一篇写今昔之情,这一篇写当前之景,既不重复,又相衔接。”(古诗今选第532—533页)
今·吴调公:“这两首诗的妙处是境界雄奇。……都显示了诗人的胸襟高旷和文辞挺拔,于政局动荡、频历艰难困苦之余,仍旧卓然兀立,雄视千古,诚为不易。……作者并不止于当前君山,而能融合今古,把眺望时的凝思引入奇境,藉远来而登高,藉登高而望远,藉望远而怀古,藉怀古而幻念,极迁想妙得之观。朱熹评山谷:‘措意也深’。旨哉斯言!”(宋诗鉴赏辞典第561页)
今·倪其心、许逸民:“在岳阳楼上对君山一笑。这笑是由衷的,却是辛酸苦辣五味俱全的。种种情味,都倾吐在这一笑中。……贯穿两首的中心思想是抒写政治遭遇的险恶不测,……但有所忌避,多用比喻。”(宋人绝句选第125页)
今·范宁、华岩:“是无忧无虑的欢笑呢?还是无可奈何的苦笑?诗人没说,把想象的余地留给了读者。(第二首)比喻生动,想象丰富。……‘银山’一句,造语精妙,读之如临胜境。”(宋辽金诗选注第173页)
【总案】 徽宗崇宁元年(1102),久谪巴蜀的黄庭坚遇赦东归,路经岳阳时作此诗。岳阳楼为古今登临胜地,自唐以来,诗人们已为它写下许多名篇,其中如孟浩然、杜甫的题咏都堪称绝唱。黄庭坚此诗则别开生面,传神地写出了一个久谪遇赦的诗人在风雨中登楼眺湖的独特感受。第一首写绝处逢生,悲喜交集的心情,所谓“一笑”,既有庆幸生还的喜悦,又有追怀往事的凄楚,言简意赅,感人至深。而且未到江南已先一笑,则到了江南又当如何,也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第二首把美丽的景色与美丽的传说联系起来,使人读之浮想联翩。后二句虽系从刘禹锡诗化出,但将湖平如镜之静态美换成白浪如山之动态美,极具气势。而且设想身处湖面风涛之中,把观景角度变成置身画面之中,可谓活用前人成句,这正是“夺胎换骨”法的妙例。
-
十顷苍陂上,山回地势偏。屋栖黄面老,碑挂赤乌年。叶叶风荷颤,层层雪瀑悬。青灯夜寥寂,独照一僧禅。此诗描绘千年古寺及禅定生活。景物深
-
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
名言: 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 注释: 所司: 主管的官员。厌: 满足。 句意: 隋炀帝贪得无厌, 穷奢极欲, 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部编七年级上册古诗词默写,内容包括七年级上全册古诗文默写,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测试理解默写,七年级上古诗默写,快,不用附答案。七上古诗词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 。2. ,江春入旧年。3.老骥伏枥, 。4.《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5.曹
-
这篇祭文不过150个字,如此短章,却议论纵横,回环往复,辞简情深,全从空际翻腾,写出无限悲慨,唯恐余而不尽。所谓荡气回肠,正是韩愈早期文章的一大特色。
-
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大中
-
吾年未四十,三断哭子肠。子割病莫忍,屡痛谁能当。割肠痛连心,心碎骨亦伤。出我心骨血,洒为清泪行。泪多血已竭,毛肤冷无光。自然须与鬓,未老先苍苍。
-
【3817】历史大棋局:古代雄主用人评略(陈家兴著,人民出版社,24 8万字,2018年1月第1版,48元)△这是一本专讲历代雄主用人谋略与故事的
-
作者: 郝建国 【本书体例】
-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未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未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花开又花落,时节暗中迁。无计延春日,何能驻少年。小丛初散蝶,高柳即闻蝉。繁艳归何处?满山啼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