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诗《题破山寺后禅院》题解、原文、注释和赏读
这首诗描述的是游寺后禅院,笔调古朴,兴象深微,是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原文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①。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②。
注释
①空人心:使人消除了心中的杂念和烦恼。
②钟磬:僧人参禅、供时敲击法器,开始时击磬。
赏读
清晨诗人登上破山寺,旭日初升,阳光洒落禅院。穿过竹丛小路,走到幽静的后院,发现有一座禅房坐落在花木深处。举目四望,青山在日照下焕发光彩,小鸟欢快飞翔;走到水潭边,只见天光和自己的身影映在水中,心中杂念顿时涤除。这时大自然中所有的声音都寂灭了,只有钟磬之声在悠扬远播。这是多么幽静寂美的境界。
这首诗构景优美,兴味盎然。虽然是一首律诗,但却像古体诗。诗以题咏禅院而抒发隐逸情趣。从晨游山寺写起,入竹林小径,见花木掩映的禅房,顿然醒悟空门禅院的奥妙。山色、飞鸟、清潭、倒影、禅钟悠扬,一切都显得那样幽寂、超凡脱俗,至此诗以赞美超脱而作结,写景朴实,意在言外,构思委婉含蓄。
-
奉使羌池静,临戎汴水安。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
古文·芜城赋 鲍照沵迆平原(1),南驰苍梧、涨
-
【原题】:类试院放榜众论以得士为庆作古诗一章呈详定钱宪元素及同院诸公绍兴甲子十朋二十八日也
-
倚声是依照乐曲的声情、句拍填词,也称依声或寄声。《新唐书刘禹锡传》谓禹锡乃倚其声,作《竹枝辞》十馀篇。此为倚声之始。北宋张未《贺铸东山词序》:大抵倚声为之词,皆可歌也。后因宫调失传,词家以前辈作品的声
-
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年代】:唐 【内容】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
-
《宣和画谱》是宋徽宗时内府所藏绘画作品的著录。书成于宣和二年 (1120)。有明嘉靖十九年(1540) 杨氏刊本,《唐宋丛书》本,《津逮秘书》 本,《学津讨源》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各本均不载撰人姓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念,内容包括带“念”字的古诗词,在古诗词里‘见’念什么,带有念字的诗句。带“初”字和“念”字的诗词如下:初来犹自念乡邑,岁久此地还成家。唐代·韩愈《桃源图》释义:刚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还十分想念家乡,时间长了这
-
国风·曹风 曹:今山东省曹县,荷泽,定陶一带。 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楚楚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
-
上片描绘侍妓或歌妓的小脚步态。“审美理想渗透于审美感受之中,主宰着一定民族、一定时代、一定阶级的审美趣味、风尚和趋向。。”苏轼写作该词所带的审美倾向也不例外。“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特写侍妓或歌妓轻飘的步姿。莲上“承步”,“
-
[晋]陆机 天道夷且简,人道险而难。休咎相乘蹑,翻复若波澜。去疾苦不远,疑似实生患,近火固宜热,履冰岂恶寒。掇蜂灭天道,拾尘惑孔颜。逐臣尚何有,弃友焉足叹!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天损未易辞,人益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