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
许浑送杜秀才归桂林唐山水诗鉴赏
许浑
桂州南去与谁同,处处山连水自通。
两岸晓霞千里草,半帆斜日一江风。
瘴雨欲来枫林黑,火云初起荔枝红。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今天的旅游胜地桂林,在唐代却属于僻远之处。杜秀才独自归去,其心情之索寞可以想见。诗人送朋友启程,心境也颇凄凉。但在这首赠别诗中,他却把南方的山水景物描绘得如此秀丽动人,以致于担心置身其间的朋友会流连山水而忘记了行程。这种写法冲淡了离别时沉重伤感的气氛,深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殷殷关切之情。
“桂州南去与谁同”,首联起句诗人便忧虑朋友孤身南征,难免寂寞。真正的友谊在于给人以慰藉和力量。于是诗人即刻安慰朋友说:“处处山连水自通。”“通” 有两层含意: 既指行程中山水相连,道路自通; 又指路途上山山水水皆与朋友的心意相通。古人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说法,唐人尤把山水视为人的知音。处处有山水,则处处有知音,岂不是虽无同伴却胜似有同伴?
颔联和颈联分别以清新与浓重两种色调描绘秀丽而瑰奇的南方风光。清晨的霞光伴着小船静静前行,沿江两岸,碧草如茵,船行千里而绿茵不褪。黄昏时,夕阳斜照,桅帆半落,小船轻轻荡漾,江上清风徐徐。当其水流舟行之际,时而瘴气涌起,浓云密集,江上青青的枫林顿时暗黑一片。雨风扑面,令人不胜惊惧。有时则见红日西沉,霞光半空,映照着江畔一片绚丽的红荔枝,使人无限欣喜。楚辞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的名句,“枫”遂成为江南的特征。“瘴”是南方的湿热之气,能致人病,古人多畏之。在这里,诗人不仅描写了南方秀美的风光,也不仅借“瘴雨”、“枫林”、“荔枝”来突出南方的特色,而且,他生动地描写了人们在观赏自然风光时的两种审美境界: 人们既可以平和的心境去领略山水之清新秀丽,也可以在变化的情绪中去感受大自然的多种特性。这两联诗,画面似静似动,色彩有淡有浓,宁静之美,变幻之奇,一一如在眼前。仿佛诗人不是在送别尚未踏上旅途的朋友,而是正和朋友 一起在观赏着美丽的山水景物,体察着观赏时刻的情绪变化。如果诗人不是自己对山水有深情,难以有此笔力。
“愁君路远销年月,莫滞三湘五岭中。” 山水既有如此之魅力,诗人不免担心朋友会忘情于沿途的山光水色。潇水也称潇湘,沅江又称沅湘,与湘江并称为“三湘”,是今湖南省境内的三条江。“五岭”是越城、都庞、骑田、萌渚、大庾五岭的总称,在湘、桂等省边境。桂林更在三湘五岭之南,倘若流连于三湘五岭之中,何年何月才能到达桂林呢?首联起句,诗人忧虑朋友孤身南行,旅途越长,寂寞越深;尾联却道担心朋友与山水相亲而滞留行程,首尾呼应,相映成趣。
这首诗风格豪丽,语言秀美,写离情却不道愁苦,赞风光则生忧虑,颇耐寻味。
-
设若让我写一本小说,以北平作背景,我不至于害怕,因为我可以拣着我知道的写,而躲开我所不知道的。让我单摆浮搁的讲一套北平,我没办法。北平的地方那么大,事情那么多,我知道的真觉太少了,虽然我生在那里,一直
-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是绝对无法彻底跳出人文世界而超然索居的
-
《门有车马客行》,乐府《相和歌辞》旧题。李白在这首诗里表达了自己被弃置不用的无奈与愤慨。
-
【原题】:伏睹留守安抚司徒侍中镇魏三日遂获甘雨吟成律诗一章上荐
-
诗人在仕隐之间矛盾着,心是痛苦的。许衡为元初的一位著名理学家,笃信程朱理学,居苏门时与姚枢、窦默“相讲习”,“慨然以道为己任”。苏门是太行山的支脉,在河南辉县西北,古所谓“苏门啸”者以此。他的本意是要做官的,但并不随便做官,更不滥做官,只不过是把做官当做“行道”的必要手段而已。至元二年(公元1265
-
在古人的咏物诗中,有一些纯然吟咏客观事物的种种情状,而没有诗人的寄托寓意;但更多的是,“咏物”只是一种表现手法,诗中借物寄托着诗人深刻的寓意或者感慨。后者与现代的寓言诗很相似。李贺这首《艾如张》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首诗会令人感到十分
-
初发江陵有感极望涔阳浦,江天渺不分。扁舟从此去,鸥鸟自为群。他日怀真赏,中年负俗纷。适来果微尚,倏尔会斯文。复想金闺籍,何如梦渚云
-
永寿兵来夜不扃,金莲无复印中庭。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
北方真武祖师玄天上帝出身志传 明代白话长篇神魔小说。一名《北游记玄帝出身传》,简称《北游记》。四卷二十四回。题“三台山人仰止余象斗编,建邑书林余氏双峰堂梓”。余象斗,又名世腾、象鸟,字仰止、文台、子高
-
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