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经典古诗

《龟虽寿·曹操》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龟虽寿·曹操》原文与赏析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县)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诗人。曹操镇压过黄巾起义,逐步扩充军力,削平了吕布、袁术、袁绍等地方军阀的割据势力,挟汉献帝建都许昌,统一北方,自称丞相、魏王。后来他的儿子曹丕篡位称皇帝,建立魏国,追尊他为武帝。

曹操的诗,现存二十二首,风格慷慨悲凉,有魏武帝集。龟虽寿是曹操步出夏门行组诗的第四首。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是乐府歌曲旧题。古曲陇西行多写妇女善于持家待客的内容,曹操的这组诗是拟作,诗的内容与题目无关。

步出夏门行是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所作。全诗分五部分,最前面是“艳”(序言),下面是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章。曹操集·诗集·步出夏门行于龟虽寿后注有“神龟虽寿·四解”字样,可见各章可独立成篇。估计曹操写龟虽寿当在建安十三年(208)一月北征乌桓获胜返邺县时,其时五十四岁。这正是南征孙权(发生赤壁之战)的前夕。

龟虽寿是一首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诗。诗中表现了乐观自信、顽强进取的精神。这首诗对后人有极大的激励作用。世说新语·豪爽载:晋朝王敦每在酒后吟咏“老骥伏枥”四句,便情不自禁地用如意拍击唾壶为节,以至壶边尽缺。后世无数英雄志士读之,无不为之击节咏叹,感奋不已。

全诗十四句,除末二句与诗内容无关的为乐谱需要的套语外,余十二句,每四句为一节。

开头四句托物起兴,兴中有理,以神龟和腾蛇为喻,说明世上一切事物有生必有死,有盛必有衰的客观规律。神龟,古代传说中一种富有灵气的长寿甲虫,据说体长一尺二寸,甲纹呈日月星辰山川之状。庄子·秋水云:“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年矣。”古人以为它是一种长寿动物。寿,长寿。犹,还。竟,终了,这里指死。神龟虽然命长,终归还是要死的。腾蛇,古代传说中的一种与龙同类能驾雾飞行的蛇,也叫作“螣蛇”。韩非子·难势中说,腾蛇能乘雾飞升,一旦雾散,它也同蚯蚓、蚂蚁一样在地上爬行,最终死掉化为尘土。

神龟,说命长;腾蛇,言技高。不管命多么长,本领多么大,最后都逃不脱死亡的命运,也是违逆不了客观的自然法则。人亦复如此,长命百岁,官高位隆,最后都要化为土灰。

死亡,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由此而引出的却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一种人认为人既然都要死,死后一切皆空,何不及时行乐:“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另一种人则认为既然要死,就应该使生活有意义,有价值:“盛衰各有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随物化,荣名以为宝。”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白居易的咏老赠梦得:“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而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帽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偶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今人更是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诗的次四句言志。“骥”是千里马,“枥”是马厩。已经是老马,又是伏在槽枥之间,可是它不因年老而衰疲,不因不在草原而意懒,还是“志在千里”,这就显示了千里马的素质与气概。这两句是比喻,是为了引发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暮年”和“老骥伏枥”相呼应,“壮心不已”和“志在千里”相映照。曹操这时已击败了袁绍父子,正平定了北方的乌桓,准备举兵南下攻东吴,因此他豪情勃发,壮志凌云,对建功立业信心百倍。

这四句是全诗旨意之所在,也是一直为人所乐道的地方。前四句写龟虽寿尚要死,蛇虽灵还化灰,颇有暗淡伤感之意,而这四句一出,顿改前观,立翻前调,鸣奏出昂扬之音,突发出慷慨之声。人终究要死,但有生之年当如何对待,是消极混世,还是积极创造呢?曹操显然强调不懈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要建功立业,名标青史。

诗的最后四句又归到说理。“盈缩”,指寿命的长短。“养怡”,养,指物质上的调养;怡,指精神上的愉悦。人们寿命最后总有终结的一天,但寿命的长短却有不同。这长短之间,不仅仅在天,不是天命决定的。还是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如果注意物质上的保养,又有适当的精神上的调剂,那就可以延长寿命。诗人在此好象在讲养生之道,其实它更含有深刻的哲理。人的生命有限,有限的寿命又可延长;有生之年又不断创造,则于事业上可赢得长存。

诗的最后按乐章尾声格式,写上“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表明赋诗言志之意。

这首诗赢得了后人的赞赏,并从中吸取了精神力量,就在于有形、有情、有理,且使三者统一,达到水乳交融的地步。单纯说理,会使诗枯燥;抽象言情,也会使诗贫瘠;一味示形,同样使诗单薄。此诗理中有情,寓理于形,因而增强了感染力。全诗主要为三层,第一层全为以物为喻, 以形示意,又意在言外,喻意富含。“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以概括语出之;“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以形象语描之,两句互文,说神龟、腾蛇,长寿,高能,而都有终结之时。第二层,先写马喻,再言人事,先用“志在千里”的具体写法,后用“壮心不已”概括语言。虚实相映,物人相发,形象生动, 比类贴切。“犹有竟时”、“终为土灰”一意,“志在千里”、“壮心不已”同义,极尽变化之能事。第三层回应第一层,又予引伸,总绾上文, 且归于理性。第一层颇有降抑之意,第二层大有昂扬之态,第三层方具深沉之思。这样, 全诗跌宕起伏,又肌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喷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使人觉得格调高远,雄健豪

猜你喜欢
  • 非洲诗歌

    非洲诗歌 一、非洲本地语口头诗歌非洲的本地语

  • 芳洲拾翠暮忘归

    芳洲拾翠暮忘归张先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在他四十二岁那年与二十四岁的欧阳修同榜中进士后,便开始了小官吏的生活。他出任嘉禾判官,虽说

  • 范仲淹《酬叶道卿学士见寄》全诗鉴赏

    世传学中禄,小子乃逢辰。一入谏诤司,鸿毛忽其身。可负万乘主,甘为三黜人。岂量尧舜心,如日照孤臣。薄责落善地,雅尚过朝伦。仅同龟在泥,敢冀蠖求伸。朱楼逼清江,下睨百丈鳞。羡此南鱼乐,不忍持钩轮。为郡良优

  • 《题画》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恽寿平 峰头黛色晴犹湿,笔底春云暗不开。 墨花淋漓翠微断,隐几忽闻山雨来。 【评说】 本诗选自恽寿平《瓯香馆集》卷六。 俗语曰:“文似看山不喜平。”在画中,“一幅丘壑,亦断无一处阴凹之理,如将浓墨散开

  • 杨献平《且喜人间好时节》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南太行乡村人家不怎么注重属于一般性的节日,以为除了春节之外的其他节日,和现实关联不太深。尽管,中秋节有着月圆之时

  • 白居易诗《舟中读元九诗》原文翻译鉴赏:把君诗卷灯前读

    舟中读元九诗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 元九:即元稹,白居易的朋友。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江州途中,而元稹已于五个月前被贬通州

  • 欧阳修《和公仪赠白鹇》全诗鉴赏

    梅公怜我髭如雪,赠以双禽意有云。但见寻常思白兔,便疑不解醉红裙。吟斋虽喜留闲客,野性宁忘在岭云。我有铜台方尺瓦,◇非玉案欲酬君。

  • 王维《送孙秀才(《纪事》作王缙诗)》全诗赏析

    帝城风日好,况复建平家。玉枕双纹簟,金盘五色瓜。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莫厌田家苦,归期远复赊。

  •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名言: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 注释: 冥冥之志: 指精诚专一的精神。冥冥, 昏暗不明的样子。昭昭之明: 指智慧豁然贯通。惛惛之事: 指默默无闻地工作。赫赫之功: 指出类

  • 白居易《自劝》全诗赏析

    忆昔羁贫应举年,脱衣典酒曲江边。十千一斗犹赊饮,何况官供不着钱。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