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
【注释】
选自清·王士禛池北偶谈。
兴会:指诗人情感兴致爆发的一种冲动,是创作的有效契机与形象思维极为活跃的阶段,其中包含着把感受表现为形象的创作灵感。表面上看,“兴会”似乎是不期而至,偶然“情来、神来、兴来”,实际上,“兴会”是在某一特点环境或气氛中有所触发而产生的。
神:指一种由此及彼、不受感观局限的想象活动。
【赏析】
王士禛论诗,倡导神韵说,影响了清代前期诗坛达百年之久。但神韵说的产生,却有着久长的历史渊源。神韵一词,最早见于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书中论画六法有“至于鬼神人物,有生动之可状,须神韵而后全”。以后历代论画论诗中,对“神韵”都有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论唐代诗人兼画家王维的画时,说道:
“大抵古人诗画,只取兴会神到。”
意思说:大抵古人创作诗画,只在情感兴致爆发、想象极为活跃、抓住刹那间稍纵即逝的联想完成的。
王士禛讲的“兴会神到”,是对其神韵说的进一步发挥。它包括两层互相关联的意思:一是诗人身临其境的直接体验,触发情感;二是凭借灵感,抓住刹那间的情景变化和稍纵即逝的联想。诗人“兴到神会”之际,往往伴随着剧烈的思想和情感活动,想象力异常活跃,可以做到“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晋代陆机文赋)。“兴会”之时,可状眼前之景,即景生情;“神到”之时,可以“心游万仞”(陆机文赋),虚构情中之景,意中之象,即可以从内心出发去捕捉形象,构成主观中的意象,借以抒写性情而富有神韵。 所以,兴会源于情而表达情,是王士禛神韵说的关键。南朝梁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说:“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王士禛注意到了这一点,明确指出:“兴会发以性情。”(带经堂诗话卷三)揭示出了性情与“兴会”的因果关系。
王士禛的诗论思想,继承了南朝梁钟嵘“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诗品序)的观点,主张即景会心,直抒性情。他对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构思,给予高度评价,并特别强调作者的“情怀”。他说:“当其触物兴怀,情来神会,机括跃如,如兔起鹘落,稍纵即逝矣。有先一刻后一刻不能之妙。”(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二十九中)察觉到了灵感的倏忽变化、转瞬消逝的特点,要求创作时必须善于捕捉细微的情景变化和联想的飞驰。
王士禛强调“兴会神到”、“天然入妙”的同时,并不否认诗人的学问工夫和后天的艺术修养。他认为,性情与学问必须“相辅而行,不可偏废”,“学力深始能见性情”,把兴会和学问视作诗歌创作达到神韵境界的必要条件。由于神韵之作由“兴会神到”而来,因此其创作过程是自然天成的,非刻意雕琢者所能企及。王士禛称赞唐代王维、孟浩然诗有神韵,他在渔洋诗话中说:“律句有神韵天然,不可凑泊者。”又称王维关梓州李使君诗“兴来,神来,天然入妙,不可凑泊”(古于夫亭杂录)。鉴于此,他对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的“自然”一品极为推崇,列为“最上”品。
“兴会神到”是诗人的切身经验,也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规律,表面看它属于人的“性情”范围,但真正的根源在于诗人的生活体验和实践。
-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滞者导之使达,蒙者开之使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这首词与同词牌的《水调歌头·游龙门》相似,都是写游览河山,抒发情怀之作。此词气势更足,景观更奇。三门津是黄河中十分险要的地段,河面分人门、鬼门、神门,水湍浪急,仅容一船通过。中有砥柱,即被称为中流砥柱的砥柱山。三门峡所在山奇水急,呈现一
-
厌从薄宦校青简,悔别故山思白云。犹喜兰台非傲吏,归时应免动移文。
-
【原题】:历阳倅蒙庵郑公卒於位记岁在丁丑与仆有交承之契方来自镇西而仆亦自安丰往邂逅於合肥驿中获为三日之款所谈无非周易太玄老庄之书开警蒙昧多矣公平生学佛行一着端的不昧所谓毫发无遗恨者仆老权利请从其后而为净土之游似不晚也作是诗以吊之
-
学汉、魏、晋、唐诸碑帖,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成熟之后,合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名言: 学汉、魏、晋、唐诸碑帖,各各还他神情面目,不可有我在,有我便俗;迨成熟之后,合得众长,又不可无我在,无我便杂。 注释: 碑贴: 从石碑上拓下来的字帖。迨: 等到。 句意: 按照碑帖练习书法,
-
作者: 鲁迅 【原文】: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
-
滁山不通车,滁水不载舟。舟车路所穷,嗟谁肯来游。念非吾在此,二子来何求。不见忽三年,见之忘百忧。问其别後学,初苦茧绪抽。纵横渐组织,文章烂然福引伸无穷极,卒敛以轲丘。少进日如此,老退诚可羞。弊邑亦何
-
古意赠今人 作者: 鲍令晖
-
儒学传入朝鲜半岛约在公元前284年前,即朝鲜的三国以前的箕氏朝鲜时代。这时,孔子思想是随着汉字一起传入这个国家的。从一至七世纪的三国(高句丽、百济、新罗)到高丽末叶,是学习和模仿时期,不仅仿效中国的典
-
[原 文] 太史公①牛马走②司马迁再拜言。少卿足下:曩者③辱④赐书,教以慎于接物⑤,推贤进士为务⑥。意气⑦勤勤恳恳⑧,若望⑨仆不相师⑩,而用流俗(11)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请略陈固陋(12)。阙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