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麟之趾》原文、译文、翻译和鉴赏点评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①
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注释】 ①定:额顶。
【译文】 麟的蹄趾,振兴你的子嗣,呵,麒麟哟! 麟的额顶,振兴你的同姓,呵,麒麟哟! 麟的头角,振兴你的同族,呵,麒麟哟!
【集评】 毛诗序:“麟之趾,关雎之应也。关雎之化行,则天下无犯非礼。虽衰世之公子,皆信厚如麟趾之时也。”(十三经注疏·毛诗正义卷一)
韩序:“麟趾,美公族之盛也。”(文选王融曲水诗序张铣注文引)
清·姚际恒:“趾、定、角,由下而及上;子、姓、族,由近而及远。此则诗之章法也。”(诗经通论卷一)
今·高亨:“这首诗,很像是孔子的获麟歌。诗三章,其首句描写麒麟,次句描写贵族,末句慨叹不幸的麟麟。意在以贵族打死麒麟比喻统治者迫害贤人(包括孔子自己)。”(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今·程俊英:“这是一首阿谀统治者子孙繁盛多贤的诗。”(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总案】 这首诗赞颂公侯子孙众多。今人高亨认为即孔子作的获麟歌,惜证据不足。闻一多以为此与婚礼纳礼有关,此说比较可取。细玩诗意,男家将大鹿献给了女家,于是纳礼者在乐队的伴奏下唱出了这首歌。由“麟之趾”,而“麟之定”、“麟之角”,由下而上,细细咏歌,把纳礼者的深情丝丝绎出。再由“公子”而“公姓”,而“公族”,自近而远,自狭而广,既表示了对亲家的良好祝愿,同时也使盛隆的气氛渐次张开。章末“于嗟麟兮”一句,反复咏叹,增添了诗篇严肃庄重的气氛,也使情感辗转加深。
-
山中举头望日边,长安不见空云烟。归来长安望山上,时移事改应潸然。管弦去尽宾客散,惟有马埒编金泉。渥洼故自千里足,要饱风雪轻山川。屈居华屋啖枣脯,十年俯仰龙旗前。却因瘦病出奇骨,盐车之厄宁非天。风流文采
-
王实甫 第一本第一折 [后庭花]若不是衬残红,芳径软,怎显得步香尘底样儿浅。且休题眼角儿留情处,则这脚踪儿将心事传。慢俄延,投至到栊门儿前面,刚那了一步远。刚刚的打个照面,风魔了张解元。似神仙归洞天,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绘本模版,内容包括做诗词的绘本怎么做呀,怎么做诗词绘本,做诗词的绘本怎么做呀。绘本课程教案绘本《我喜欢书》教学目标:读懂故事《我喜欢书》,掌握绘本阅读的方法。2、引导学生感受书的魅力,激发学生读书的愿望。教学重点:
-
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 ① ,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 ② ,未许寻常草木知。 【注释】 ①初消:刚刚开始融化。月半池:月影照满了半个池塘。②天心:天意。 【评说】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
-
王维《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这是一首纪游诗。诗人通过游山的主要历程,把终南山的雄伟壮丽以及诗人的审美感
-
湘灵是神话中的湘水之神,屈原曾以《湘夫人》为题写过她们。这时的鲁迅,同当年的屈原有相似的悲愤心情,这时的中国也同当年楚国一样的黑暗和腐败,因此,鲁迅在这一时期写作的诗歌大多跟《离骚》同调。如《送O.E.君携兰归国》中的“椒焚桂折佳人老”
-
君恩浩荡似阳春,合浦何如在海滨。莫趁明珠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
-
吾尝思醉翁,醉翁名自我。山林本我性,章服偶包裹。君恩未知报,进退奚为可。自非因谗逐,决去焉能果。前时永阳谪,谁与脱缰锁。山气无四时,幽花常婀娜。石泉咽然鸣,野艳笑而傞。宾欢正諠哗,翁醉已岌峨。我乐世所
-
萧洒桐庐郡,春山半是茶。新雷还好事,惊起雨前芽。
-
一前天去颐和园画画。疫情以来,第一次来,游客很多,人气颇旺。过知春亭,刚穿过文昌阁城门,一股浓郁的桂花香味扑鼻而来。在树木中有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