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梅》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方孝孺
微雪初消月半池①,篱边遥见两三枝。
清香传得天心在②,未许寻常草木知。
【注释】
①初消:刚刚开始融化。月半池:月影照满了半个池塘。②天心:天意。
【评说】
本诗选自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八三。
这首题画诗写梅,既状其形象,更赞其风神品格;赞其风神品格,又似乎暗喻着自己的人品与处世态度。诗歌前两句,通过写景,写出梅花清高脱俗的品格。古代诗文历来以夜月、清影来烘托,使之更富有幽情雅韵,如柳宗元早梅:“朔风飘衣香,繁霜滋晓白。”林逋山园小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王冕题墨梅图:“长林大谷月色新,枝南枝北清无尘。”虽然这么两三枝疏影傍倚篱边,但有了皎洁的月光、皑皑的白雪烘托,那静谧的意境,朦胧的月色,疏淡的梅影,缕缕的清香,确实令人陶醉,而梅花“清无尘”的品格也就更加令人瞩目了。诗歌的后两句转而写梅花之清香,但它并没有如常规一般:“素彩风前艳,韶光雪后催。蕊香沾紫陌,柳亚拂春苔。”(唐·郑述诚华林园早梅)“风送幽香出,禽窥素艳来。”(唐·释齐己早梅)“清香散作天下春,草木无名藉光彩。”(王冕题墨梅图)而是反其道行之,诗人认为梅花的清香能传到天空中,因为其中寄托着崇高的“天意”,地上的一般寻常草木是绝对不会知晓理解的。这样,“老梅心自常”(王冕题墨梅图),不为外物所动的凛凛贞姿,更加突出了。全诗以梅花自比,从而寄托了作者孤洁高傲的思想情感,内蕴丰富,启人遐思。
-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作品赏
-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1]。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
-
清·李渔栀子花无甚奇特,予取其仿佛玉兰。玉兰忌雨,而此不忌;玉兰齐放齐凋,而此则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餐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包含餐字的古诗词,带宴字的古诗词,形容餐丰富的诗句。悯农作者:李绅 年代: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和乐九章•总歌第九》卢照邻明明天子兮圣德扬,穆穆皇后兮阴化
-
一 鸣鹤是我的外祖母家,多年以后,许多童年往事都发生在这里。 现在想来,我对鸣鹤的记忆竟然从一卷蛋卷开始。那是一个炎热的暑
-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朽而轮败 ① ,輗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 ② 若是,效 ③ 而为之者相属 ④ 。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
-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出处】唐宋之问《 题大庾岭北驿 》。 【意思】明天眺望故乡,应该看到田埂上的梅 花。诗人用揣想的语气,预拟次日望乡时的情景,虽写对故乡梅花的依 恋,却强烈地反映出诗
-
东海有鳌焉,冠蓬莱而浮游于沧海, 腾跃而上则干云, 没而下潜于重泉。 有红蚁者闻而悦之, 与群蚁相要乎海畔,欲观鳌焉。月余日,鳌潜未出。群蚁将反,遇长风激浪, 崇涛万仞,海水沸,地雷震。群蚁曰:“此将
-
【生卒】:1889—1976【介绍】: 德国哲学家,存在主义*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著作有《存在与时间》、《康德与形而上学问题》、《什么是
-
【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注释与译文]这是描写赤壁奇险风光之句,大意是:陡峭的石壁刺穿了晴空,惊人的波涛拍击着江岸,卷起的浪花象千万个雪堆聚在一起。这三句,有仰观,有俯视;有远景,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