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来鹄)原文|鉴赏|赏析
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句,是咏云的名作。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描写对象“云”人格化,并与描写者“我”直接构成一对矛盾,对夏云的悠闲表示极度的不满。
有云而无雨,不能救旱。诗人在第一句就以感情色彩很浓的“竟还空”三字,表现了对夏云深深的失望。诗人怀着久旱盼雨的焦急心情注视着云朵的变化。然而云朵呢,虽然不断变幻出各种不同的形象,千姿百态,但就是不下雨。一方渴望下雨,一方置之不顾,只管悠闲作态,这就使双方处于相互对立的位置。
“我”对夏云一直寄予希望,在感到夏云作雨“竟还空”之后,仍到处寻觅云的踪迹。然而,诗人见到的却是:近处的浮云倒映在水里,远处的浮云藏在山谷里,它们时而化成一片片,时而又这片叠着那片,逍遥自在、怡然自得地变幻成各种形态,根本不体谅“我”的焦急心情。
三、四两句,诗人把枯欲尽的旱苗与悠闲的夏云作了鲜明的对照,一方面是大片禾苗面临枯槁,农民们盼望着下雨;另一方面,夏云却在天空中悠闲自适,搔首弄姿。“悠悠闲处作奇峰”一句,单独看仿佛笔调轻松,两者对照起来看,就显得非常冷峻,使人心寒。诗人的愤慨之情以淡语出之,更使人感到其间蕴含着满腔的愤怒和炽烈的感情。
这首诗咏云,写云的形象,但并不是把它作为一种客观存在之物来描写,而是把它人格化了,“云”实际上象征不恤人民疾苦的权势者。诗人深悉劳动人民的苦情,对这种权势者深表不满,借云加以讥讽。
宋惠洪冷斋闲话中说,宋宰相章惇(子厚)贬雷州,经贵州南山寺,遇僧奉忠从眉山来,欲渡海见苏轼。两人共依槛看云。子厚曰: “夏云多奇峰,真善比美。”忠曰: “曾记得夏云诗甚奇。”因诵曰: “如峰如火夏如棉,飞过微阴落槛前。大地生灵干欲死,不成霖雨漫遮天。”这首诗意在讽刺章惇执政时的举措,可作理解此诗的参考。
这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诗思清丽,意境含蓄,由委婉中暗藏讥讽,冷峻中透出炽热。
来鹄,洪州人,咸平中,名振都下。然喜以诗说讪当路,为人所恶,卒不第。金钱花云: “青帝若放花里用,牡丹应是得花人。”夏云云: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蔡居厚诗史)
-
史达祖与其妻“十年未始轻分”,感情甚笃。这首词把悼念亡妻的痛切之情与独处异乡的孤寂之感揉合在一起,感人至深。 上片为忆旧。词写于时近“寒食”之际,正当莺啼燕语,百花争妍的时节,换上春衣到郊外踏青赏花,是古代文人的赏心乐事。此时“寻春
-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作品赏析【注释】:这首词题记为“密州上元”,词却从钱塘的
-
朱自清散文儿女《儿女》是《朱自清散文》中的一篇,讲述的是朱自清先生从青年到中年这一段时间对待儿女的态度的变迁。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朱自清散文《儿女》原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今连云港市东海县平明镇)。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之名是他1917年报考北京大学时改用的,典出《楚辞·卜
-
《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难裁.山川不可尽,
交友类名言赏析《玉绳隐高树,斜汉耿层台。离堂华烛尽,别幌清琴哀。翻潮尚知恨,客思眇难裁。山川不可尽,况乃故人怀。》出自哪里,什么意
-
作者: 白波 【原文】: 你去的时候还是仲秋,而今已
-
《吴海·惜阴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陈生璚自表
-
春宿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作者
-
韩愈《送高闲上人书》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 2 ,不挫于气,则神完而守固 3 。虽外物至,不胶于心 4 。尧舜禹汤治天下,养叔治射 5 ,庖丁治牛 6 ,师旷治音声 7 ,扁鹊治病 8 ,僚之于
-
叶叶复翻翻,斜桥对侧门。芦花惟有白,柳絮可能温。西子寻遗殿,昭君觅故村。年年芳物尽,来别败兰荪。
-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是关于描写“人物摹写·人物举止”类的诗句。 举起酒杯,为人们劝留即将逝去的夕阳,请不要匆匆离去,暂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