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惜阴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吴海·惜阴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陈生璚自表其斋曰:“惜阴”,求予言,箴以贻之①:为学之要,务在能勤②。勤则业进,不勤志分。古人为学,孜孜求益。靡寒靡暑③,亦靡朝夕。孙康映雪④,匡衡凿壁⑤。董生课余,家园绝迹⑥。韩子焚膏,穷年弗息⑦。嗜学若兹⑧,宁不成德。今人为学,或怠以嬉⑨。既间既断,无有缉熙⑩。暴弃不惮(11),忍于自欺。四十无闻,自古所悲(12)。呜呼!人少易壮,壮者易衰。发白齿豁,骎骎相追(13)。及时不学,汝将何为。大禹圣人,寸阴尚惜。众人分阴,岂可虚掷。暖衣饱食,无所用心,语德则病,奚异禽兽(14)。脐不可噬(15),后悔何任(16)。诵言座隅,以代砭针(17)。【注释】①贻(yi):赠送。②务:必须,一定。③靡:无。④孙康:晋京兆人,好学,官至御史大夫。映雪: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映雪读书,即利用雪的反光读书。⑤匡衡:字稚圭,东汉承(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西汉经学家,能文学,善讲诗经,元帝时任丞相,封乐安侯。成帝时被劾免官。凿壁:即凿壁偷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⑥董生:即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景县西南)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著有春秋繁露。他年轻时专心读书,三年没去花园。汉书·董仲舒传:“下帷讲诵,弟子……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⑦韩子:指韩愈,唐文学家。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⑧兹:此。⑨以:而。⑩缉熙:奋发前进。诗·大雅·文王:“穆穆文王,于缉熙敬止。”今人高亨诗经今注:“缉熙,奋发前进。”(11)暴弃:不爱重。暴,害;弃,绝。今成语有自暴自弃,即自己不爱重自己,甘心落后。惮:怕。(12)古人:指孔子。论语·子罕:“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刘宝楠论语正义:“无闻,谓无善事闻于人也。”(13)駸駸(qin):马速行貌,引申为疾速。也比喻时间迅速消失。(14)奚:何。(15)脐不可噬:比喻后悔不及。左传·庄公六年:“若不早图,后君噬齐。”杜预注:“若啮腹齐,喻不可及。”“齐”通“脐”。(16)任:胜,堪。何任:何堪。(17)砭针:即针砭,以针与砭石刺出血以治病的方法统称针砭。也用来比喻规戒过失。【译文】学生陈璚自己标志他的书斋名叫“惜阴”,请我说几句,写箴赠给他:求学的要点,必须能勤奋。勤奋就会使学业长进,不勤就会分散注意力。古人求学,孜孜不倦地请求教益。无论冷天热天,也不管早晨晚上。孙康映雪读书,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在课余,也不上自家的花园去玩。韩愈点灯夜读,整年不休息。像这样学习,怎能不成就自己的道德?今人求学,有的懈怠,去玩耍。老是间断,没有奋发上进,不怕自暴自弃,忍心自我欺骗。四十岁了还默默无闻,自古以来就感到悲哀。啊呀,人从少年很快就容易变成壮年,壮年很容易就变成衰老。头发花白,牙齿掉了,光阴很快就过去。该学习的时候不及时学习,你将能做什么?大禹是圣人,还珍惜寸阴。作为众人,即使分阴,岂可白白扔掉?穿着温暖的衣服,肚子吃得饱饱的,无所用心。一谈道德就讨厌,跟禽兽有什么分别?噬脐弗及,后悔不及。把这些话记住,写在座右,用它来代替针灸用的针。
-
《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斯文有传,学者有师。》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高高亭子郡城西,直上千尺与云齐。盘崖缘壁试攀跻,群山向下飞鸟低。使君五马天半嘶,丝绳玉壶为君提。坐来一望无端倪,红花绿柳莺乱啼。千家万井连回谿,酒行未醉闻暮鸡,点笔操纸为君题。为君题,惜解携。草萋萋,
-
浪淘沙 作者: 白居易 【
-
[唐]裴说十九条平路,言平又崄巇。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迥势流星远,声乾下雹迟。临
-
神屠不目全,妙额惟妆半。更刀乃族疱,倚市必丑悍。平生魏公筹,忽AA10郢人墁。诗书亦何用,适道须此馆。多言虽数穷,微中或排难。子诗如清风,翏翏发将旦。胡为久闭匿,绮语真自患。许时笑我痴,隔屋相咏叹。竟
-
子华子曰:“全生为上,亏生次之,死次之,迫生为下。” ① (《吕氏春秋·贵生》) 【注释】 ①子华子:可能是道家杨朱学派人物,有重生的思想。全生:是指人的眼、耳、鼻、口、身、意六觉之观、听、嗅、品、适
-
江水初荡潏,蜀人几为鱼。向无尔石犀,安得有邑居。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
床头枕驰道,双阙夜未央。车毂鸣枕中,客梦安得长。新秋入梧叶,风雨惊洞房。独行残月影,怅焉感初凉。筮仕记怀远,谪居念黄冈。一住三十年,此怀未始忘。扣门呼阿同,安寝已太康。青山映华发,归计三月粮。我欲自汝
-
西方文学·《动物园的故事》 美国剧作家阿尔比
-
典源出处 汉刘向《列仙传》卷上:琴高者,赵人也,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行涓彭之术,浮游冀州、涿郡之间二百余年。后辞入涿水中取龙子,与诸弟子期曰:皆洁斋待于水旁,设祠。果乘赤鲤来,出坐祠中,旦有万人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