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原文、注释和鉴赏
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照潼关四扇开。
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
【注释】
(1)此诗作于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冬。同年七月,宰相裴度为淮西招讨使,奉命统率各路军马,平定淮西叛镇吴元济,韩愈时为裴度行军司马。十月,大将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活捉吴元济,淮西之乱终于平定。此诗即作于大军凯旋途中。次:到达,并暂时停留。潼关:今陕西省潼关县北,为陕西、河南、山西三省要冲,长安的东方门户(今陕西省华县)。张十二阁老使君:张贾。十二是张贾的排行,阁老为过去张任中书省给事中的称呼,使君则是张时任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的称呼。
(2)荆山:又称“覆釜山”,在潼关的东面,处于今河南省灵宝县阌乡西南。华山:今陕西华阴县南,为五岳山的西岳,位于潼关西南面。
(3)照:“出”的意思。四扇:潼关大门为四扇。“扇”为“面”。
(4)刺史:张贾。辞:推辞。迎候远:华州至潼关一百二十里,故云“远迎”。
(5)相公:对宰相的尊称,此指裴度。新破:刚刚打了胜仗,破了蔡州,活捉吴元济。蔡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汝南县,为淮西割据叛镇吴元济的巢穴。
【赏析心得】
这本是作者以行军司马身份写给华州刺史张贾的一份通知,由快马递送对方作犒军准备。哪知作者难抑胜利的喜悦,写成了一首热情洋溢的政治抒情诗。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照潼关四扇开。”全诗开篇极有气魄,描写了雄师进出潼关的雄壮场景:黄河笑迎,荆山相送,凯旋大军,跨越荆山,转眼间,胜利之师便要来到华山脚下了。旭日东出,百姓箪食壶浆,夹道欢迎,载歌载舞。潼关四扇大门迎着暖日冬阳洞然打开,王师浩浩荡荡入关西进,向华州进发。“刺史莫辞迎候远,相公新破蔡州回。”此时诗人换用第二人称语气,仍用抒情笔调代替公事公办的口气讲,刺史你千万要不辞辛苦,亲自远道欢迎啊。第四句,为全诗诗眼所在,亮出关键人物—三军统帅、宰相裴度,并点出平定淮西决战决胜的一仗:雪夜破蔡州。为什么山欢水笑,王师浩荡?为什么阳光灿烂,潼关大门洞开?为什么烦你刺史不辞辛苦,远出迎候?这一切,都是因为相公指挥若定,三军奋勇破敌,胜利回师,凯旋而归啊!如今,叛乱数十年之久的毒瘤终于铲除,“元和中兴”由此实现,谁不为之欢欣鼓舞呢?
绝句一反诗人常用的含蓄婉曲方式,采用刚笔直赋,小小篇幅,涌现平叛大捷的壮阔波澜,此诗被称为韩愈平生“第一首快诗”,为唐绝句中一篇富有个性的佳作。
-
《列士并学,能终善者为师。》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景古诗词大全及赏析,内容包括关于写景的古诗并赏析,10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怎么赏析,写景的五首诗加赏析。《别董大》(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 :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
精品唐诗之岑参《奉和杜相公发益昌》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岑参《奉和杜相公发益昌》 岑参 相公临戍别帝京,拥麾持节远横行。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 山花万朵迎征盖,川柳千条拂去旌。 暂到蜀城应计日,须知明主待持衡。 大历元年(766)诗人随宰相杜鸿
-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出处唐bull;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原文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
-
古邑居民半海涛,师来构筑便能高。千金用尽身无事,坐看香烟绕白毫。
-
第一章 谁能控制空间谁就能控制地球 人类从野蛮跨进文明,不过是近万年的事情。但通信问题对人类的困扰,却有很长的历史。大家知道,歌德
-
人各有所好,物固无常宜。谁谓尔能舞,不如闲立时。
-
绝句四首其三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1],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2],门泊东吴万里船[3]。 [作者简介] 杜甫(712—
-
天下无一人不与被圣人之泽,至于乐舞之仪文,笾豆之度数,其末节耳。而以此为尊师首务,岂
《天下无一人不与被圣人之泽,至于乐舞之仪文,笾豆之度数,其末节耳。而以此为尊师首务,岂所谓能知轻重者乎!》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