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景德镇陶歌》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龚鉽,字适父。具体生卒年不详。南昌人。据景德镇陶歌序言自叙载,龚鉽曾于清嘉庆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在浮梁县衙做参谋、书记一类的工作。在此期间,他得工作之便,常去景德镇“谒御窑厂、探坯房窑户,看满窑”。他留心陶业,并结交了许多陶工为友,向他们了解窑业详情。陶工亦推心置腹“为指窑瓷攻苦,皆一一穷其原委。”龚鉽将所闻所见记录下来“为谱之歌诗,得诗百首。”后龚鉽离任“泛舟江淮”,诗稿遗落。七年后,又从友人处得到遗落的诗稿,于是从中精选出六十首,于道光四年刻印出版。此外,龚鉽还参加过陶录一书的校对工作。
景德镇陶歌收录龚鉽精选的六十首诗,序言自叙成书经过,书后有成都人杨振纲作跋。所收录的六十首诗均为七言四句,每诗均无题但每诗后均附有简要的注释说明。其注释说明往往画龙点睛,亦是研究景德镇陶瓷史的重要文献资料。景德镇陶歌收录的六十首诗,其内容涉及范围相当广泛,历史、政治、经济、工艺及民俗等,几乎无所不有。其中反映工艺的最为全面。如反映手拉坯成型工艺的有一首:“几家圆器上车盘,到手坯成宛转看。杯碟循环随两指,都留长柄不离镘。”诗后注曰:“说所谓做坯,浑圆之器,必用轮车随手拉成,不差毫厘。”反映吹釉工艺的有一首:“看他吹釉似吹箫,小管蒙纱蘸不浇。坯上周遮无糁漏,此种元气要人调”。诗后注曰:“荡釉,方器用笔搨。圆器则蘸。圆琢大件用竹筒蒙纱吹之。”反映青花工艺的有一首:“青花浓淡出毫端,画上瓷坯面面宽。识得卫风歌尚絅,乃知罩釉理同看。”诗后注曰:“水调青料,画上干坯,须罩釉,不则入火飞散。”此外,尚有反映修坯的、装窑的、开窑的、画彩的、浇釉的、蘸釉的、烧成的等等,几乎各个陶恣工艺细节,均有专诗描绘。
反映经济的多是描述客商买瓷制度及各种客商心情的。如有一首反映客商买瓷制度的:“佳器售人自有真,客来换票不辞频。把庄类色家家定,放水还愁管债人。”诗后注曰:“瓷客买瓷必先定把庄头,一切皆其管理,另有类色头斋,其同口包纸茭草”。反映客商心情的有一首:“昨日曾经试照回,窑中生熟费疑猜。凭他一片零坯块,验得圆融百圾来。”反映小商贩的有一首:“王家洲上多茅器,买卖偏多倔强人。比似携篮走洲客,只能销假不销真。”反映伪劣商品的有一首:“瓷有窑惊等政庞,未如硬口足摧撞。饮羊俗革关风教,莫更欺人卖过江。”反映民俗的有几首,其中一首反映照顾老弱病残就业的:“痀偻自古善承蜩,瘸拐疲癃熟肯招。却与坯房供乳料,尽推王政到熙朝。”此外,尚有几首描写风土人情及窑业制度的。如有一首反映工头管理陶工的:“坯工多事问坯头,首领稽查口类周。三月有钱称发市,年终杙满惰工愁。”诗后皆有注文。
景德镇陶歌虽是一部诗集,但其内容涉及景德镇窑业的各个方面,诗中吟咏风土人情,陶瓷工艺、历史文化等,其中许多内容均为他书未载,为后人研究景德镇陶瓷史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料。正如杨振纲跋中所言:“先生格物穷理于陶业一端,悉其原委,著为诗歌,使人皆知窑瓷攻苦不易,并得于备物致用时,随处可以见道,真有陶熔一世,模范千古之思矣。
本书原刻本未见,仅见中国书店校印本。该书印数较少,长期未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至今未有注释本问世。
-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 ① 。(《吕氏春秋·贵公》) 【注释】 ①老聃(d
-
隐隐春城外,朦胧陈迹深。君子顾榛莽,兴言伤古今。决河导新流,疏径踪旧林。开亭俯川陆,时景宜招寻。肃穆逢使轩,夤缘事登临。忝游芝兰室,还对桃李阴。岸远白波来,气喧黄鸟吟。因睹歌颂作,始作经济心。灌坛有遗
-
《海棠·浣溪沙烛下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范成大
-
这些年里,我一直笃信:祠堂,是大地上鲜活的遗存,是正宗的中国“国粹”,是一方方最独特的“中国印”。在那里,我们黄皮肤的中国人,都能
-
君子所保,惟在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君子所保,惟在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心。》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福凤池近日长先暖,流到池时更不流。
-
词篇由描写词人的自我形象开头。这里虽然没有直接描摹西湖的美景,可是“一春”“长费”“日日”“醉”等词语却传达了作者对西湖的无比留恋:“玉骢”两句写马,然而马的“惯识”是由于人的常来,马的“骄嘶”是由于人的惬意,所以三、四句是借马写人,再
-
【原题】:冬节忤寒约客默坐爇品字柴作五禽戏体中差小佳园丁以矮梅至如见东郭顺子使人之意也消欣呵皲手冻笔占数语刘菊坡博一笑
-
蝶恋花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