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之歌)([台湾]罗青)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水稻之歌·[台湾]罗青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早晨一醒,就察觉满脸尽是露水
颗颗晶莹透明,粒粒清凉爽身
回头看看住在隔壁的大白菜
肥肥胖胖相偎相依,一家子好梦正甜
而远处的溪水,却是群刚出门的小牧童
推挤跳闹,赶着小鱼,吵醒了一座矮矮短短的独木桥
于是,我们便兴高采烈的前后看齐
学着那刚登上山顶司令台的老太阳
摇摇摆摆,把脚尖并拢
绿绿油油,把手臂高举
迎着和风
迎着第一声鸟鸣
成体操队形
散——开
一散,就是
千里!
水稻之歌是罗青的早期作品。
余光中认为罗青是一个“肯想、能想、想得妙、想得美的诗人”,这确非过誉之论。作为富于想象力的诗人罗青,他的水稻之歌的想象力主要表现在形神毕现的拟人化与巧妙比喻的运用。本来是无知无情的“水稻”,在诗中都具有了人的感觉和灵性。诗人选择了“早晨”这个特定的时间角度展开描绘,一开篇就把水稻写得栩栩如生,而且水稻眼中所见的“大白菜”与“溪水”,不是具有好梦正甜的憨态,就是具有活泼泼的生命。最妙的是对水稻的体操队形的描写。水田中的秧苗插种时本来是很整齐划一的,在朝阳下,在和风中,那种景象确实也很美,但一般人不是习见为常,就是觉得难以言传描摹。而罗青却仍以拟人手法,写水稻内心是“兴高采烈”,写他们的动作是“把脚尖并拢”、“把手臂高举”,写他们的队形是“一散,就是千里”。正是由于诗人的艺术敏感和出色生新的艺术想象,使他在葱葱茏茏的水稻和蓬蓬勃勃的年轻学生之间找到了某种美的联系,独特而强烈的审美感情移情于物,谱出了这一曲不同凡响的水稻之歌。
比喻,是诗的想象的独特形态之一,是诗美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不只是一种修辞格或一种具体的艺术技巧。罗青是善于比喻的。从比喻的角度看,水稻之歌全篇的结构可以说是比喻结构,因为诗人是将水稻暗喻为上操的学生,取消了这一未加明说的暗喻,全诗也就不复存在。具体而言,诗中对“溪水”的比喻也极生动,“而远处的溪水,却是群刚出门的小牧童”,这本来就是一个妙喻。接着又以“推挤跳闹,赶着小鱼,吵醒了一座矮矮短短的独木桥”的描绘,把“小牧童”的情态与情味补足,更觉生鲜活跳。
平凡的水稻景色,不平凡的水稻之歌!
-
欲笑随情酒逐身,此身虽老未辜春。春来点检闲游数,犹自多于年少人。
-
答武陵太守王昌龄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王昌龄,本卷《送郭司仓》已介绍。王昌龄重然诺,喜交游,不拘小节,因
-
无事寻花至仙境,等闲栽树比封君。金门通籍真多士,黄纸除书每日闻。
-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出处】唐杜荀鹤《 春宫怨 》 【意思】煦暖的春风里鸟儿唧喳细碎,午日高照使花影浓密而深重。相忆往昔在越溪浣纱的女伴,驾扁舟欢快地穿行采摘芙蓉
-
服公有量【原典】王武恭公德用①善抚士,状貌雄伟动人,虽里儿巷妇②,外至夷狄,皆知其名氏。御史中丞孔道辅③等,因事以为言,乃罢枢密,
-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
-
一思而行 只要并不是靠这来解决国政,布置战争,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就是革命专家,有时也要负手
-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是作者病后所作,上阕写鹅湖自然风光,如老人历尽沧桑后的恬静平淡,绘景状物,渲染气氛,突出悉字,花鸟也知有情。下阕开头剖诉心曲,感情陡转,通过两具典故委婉抒发对统治集团迫害爱国志士的畴及自己对仕途已经失望的无可奈何
-
《 春宫怨 》 .[唐].王昌龄.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注释】 ①露井:没有井盖的井。未央:未央宫,汉宫名。②平阳:武帝姐平阳公主。歌舞:指歌女卫子夫
-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 柳宗元 宿云散洲渚, 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 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 偶此成宾主。 柳宗元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柳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