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出处】唐·杜荀鹤春宫怨 【意思】煦暖的春风里鸟儿唧喳细碎,午日高照使花影浓密而深重。相忆往昔在越溪浣纱的女伴,驾扁舟欢快地穿行采摘芙蓉。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暖风中鸟鸣 此起彼伏,阳光下花叶日影重重。[例] 悠悠地,有宛如鸟鸣的声音水一般流淌 在甜爽的空气里,分不清是金鞭溪的清 歌还是山间姑娘梦一样温柔的笑音。杜 荀鹤有句云:“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 重”,就仿佛是这景色的写照。虽然龙虾 花还没盛开,却有彩蝶翩跹在溪畔的绿 叶尖,黄的,蓝的,是一团飘曳在阳光下 的花影呢! (马力情伴金鞭溪水行) 【全诗】 春宫怨 .[唐].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题解】 此诗作年不详。诗中写春日宫女的幽怨,借以抒发士子怀才不遇的愤慨。诗中指出宫女得宠与否不在于是否美貌,而有别的原因,此为一般宫怨诗所未有。颈联“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二句,以春光之美好反衬寂寞抑郁的宫女心理,形成强烈反差,并引起对入宫前自由生活的追忆,为后人激赏,甚至认为“杜诗三百首,惟在一联中”,就是指这两句(文献通考卷二四三引幕府燕谈)。然此联妙处正在于与全篇浑然天成,若孤立拈出,则“山寺茅斋,无不可用,面目犹是,而神韵全非矣”(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卷二一)。 这是一首宫怨诗,可是它的意义绝不止于宫怨,诗人代宫女寄怨写恨,同时也是诗人的自况。宫女之悲,在于貌美难宠,独居一隅;士人之悲,在于怀才不遇,世无伯乐。 【注释】 ①婵娟:美好的容态。慵:懒、无精打采。②碎:形容鸟声众多而愉快。 【鉴赏】 这是一首借宫女凄凉苦怨、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诗。首联写宫女懒于梳 妆。宫女面对铜镜,看着自己的倩影,为何懒于梳妆?原来是想到为美貌所误,便心懒 意慵了。“误”“慵”二字,写出了宫女幽居深宫的苦闷、孤寂和忧怨之情,用笔细腻,情 致深婉。次联自问,写其内心活动。既然蒙受皇帝的恩宠,不全在美丽的容貌,那要怎 样打扮自己呢? 此言打扮无用,言外有意:获得恩泽也许在于钩心斗角、狐媚邀宠吧! 这里用流水对,一气贯注,揭示了宫女幽怨的主旨。颈联转写室外春景,以景衬情。春 风和暖,鸟鸣清脆细细;丽日高照,花影绰约重重。这里通过触觉、听觉、视觉,极写春 景的无比美妙,从反面烘托了宫女内心的空虚、寂寥和哀怨。真正做到了以景衬情,情 景交融。此联选择和风、暖日、俊鸟、繁花等艳丽物象,反衬幽怨之情,绝妙而开启联想。 结尾由上联之绮丽美景,唤起往昔年年在若耶溪与女伴采莲的情景:小船悠悠,笑语声 喧,兰桨拨水,玉指采莲;采莲女的绿色罗裙与荷叶融为一体,裙叶莫分;她们嫣红的笑 脸与红荷互相照映,人花难辨。这里将昔日对比现今,以往日故乡的欢乐反衬今日宫 中的忧愁,更见“宫怨”之深也。此诗以宫女“承恩不在貌”的幽怨,暗暗寄托了人臣之 得宠不凭才学的深意,隐喻了黑暗政治对人才的摧残和虐杀。此诗声光、色彩交错,用 语绮丽,寄情深厚,意境浑成,神韵悠远,历来为诗家所推崇。 【鉴赏】
这首诗表面上是写宫怨,实际上也隐含着作者的怀才不遇和对现实 中美丑颠倒现象的愤懑之情。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婵娟” 是指美好的容貌和体态。此诗诗眼为一“误”字,全诗围绕“误”字展开,及至末联则由 “误”生悔矣。想起自己因为长得美丽而被选入宫中却得不到宠幸,坐在镜前梳妆打扮一番的心思一点也没有了。下面两句更说明了 “欲妆临镜慵” 的原因。“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获得皇帝宠幸靠的并不是容貌,教我怎么梳妆打扮才好。也就是说梳妆打扮有什么用呢?这是十分伤心的两句话。获得皇帝的宠幸凭的不是美好的容貌,而是勾心斗角、献媚、使心眼等手法。这样,真正美貌的人反而受到冷落。这是对宫廷中的丑恶现象的揭露。“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这是写宫中的春景宜人,但反衬出宫女内心的苦闷。意思是说,春风和暖,各种各样的鸟儿都在欢快地啼鸣; 太阳已经很高了,它将各种花木的影子重重叠叠地映在地上。这种宫中的被冷落、被弃置的生活,使得这位美丽的宫女想起自己少女时在家乡若耶溪边浣洗衣裳,采摘芙蓉的生活。她的女伴们在溪边玩耍,美丽的衣裙,荷叶荷花,青青的溪水,这一切都成了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所以最后两句说: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中国古代一直有以美貌比高才的传统,这首诗也不例外。它一方面是代宫 女写怨情,另一方面也通过宫女的不幸遭遇比喻自己的怀才不遇。 【作者小传】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屡试不第,漫游各地,归隐十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时逢乱世,复隐旧山。天祐元年(904),为主客员外郎、知制诰,充翰林学士,不久卒。事迹散见顾云唐风集序,北梦琐言卷六、七,旧五代史本传,鉴诫录,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九。其为诗自云“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擅长以短小之律绝,通俗之语言,反映民生疾苦,抨击黑暗现实,后人称为“杜荀鹤体”。有唐风集(一名杜荀鹤文集)传世。
猜你喜欢
  • 李白《夜宿山寺》全诗赏析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作品赏析〔注解〕山寺:蔡山,现属湖北省黄梅县的蔡山。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星辰:天上的

  • 罗布-格里耶,阿兰作品分析

    【生卒】:1922—【介绍】: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和文艺理论家,新小说派*代表人物。生于法国布勒斯特,就学于巴黎国立农学院。1945年毕业后

  • 宁红瑛《我与父亲》

    我与父亲 我想顺着父亲的皱纹,回到小时候的童年。记忆中至今无法忘记的,是那一锅煮熟再用铁锅煎黄的洋芋,黄澄澄金灿灿像小山一样码在我

  • “必死则生,幸生则死”注释、译文和评说

    吴子曰:“凡兵战之场,立尸 ① 之地,必死则生,幸生则死。其善将者,如坐漏船之中,伏烧屋之下,使智者不及谋,勇者不及怒,受敌可也。故曰:用兵之害,犹豫最大;三军之灾,生于狐疑 ② 。”(《治兵第三》)

  • 苏轼《山村五绝》全诗鉴赏

    竹篱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处处花。无象太平还有象,孤烟起处是人家。烟雨濛濛鸡犬声,有生何处不安生。但教黄犊无人佩,布谷何劳也劝耕。老翁七十自腰镰,惭愧春山笋蕨甜。岂是闻韵解忘味,迩来三月食无盐。杖藜裹饭

  • 《栾城集》

    《栾城集》 别集。宋苏辙(1039~1112)撰。苏辙,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进士。因反对新法而仕途坎坷。元丰三年受其兄苏轼“谤讪朝廷”的罪过的牵连而被贬,旧党当政之后,曾历任户部侍

  • 鲁迅《灯下漫笔》赏析

    鲁迅《灯下漫笔》原文 编者注: ① 袁世凯想做皇帝的那一年:袁世凯于1915年12月宣布改次年为洪宪元年,自称皇帝。后文的蔡松坡即蔡锷,辛亥革命时任云南都督。 ② 中交票: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的钞票。

  • 精品唐诗之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这首七律当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被排挤

  • 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文不按古,匠心独妙。》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人月圆·吴门怀古·张可久

    人月圆·吴门怀古 张可久 山藏白虎云藏寺,池上老梅枝。 洞庭归兴,香柑红树,鲈脍银丝。 白家池馆,吴王花草,长似坡诗。 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张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