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各投林》
红楼梦十二支曲(警幻仙姑) 其十四:飞鸟各投林
为官的,家业凋零(1);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2),死里逃生;无情的(3),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自非轻(4),分离合聚皆前定(5)。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6);痴迷的(7),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注释】
(1) “为官”二句:为官的,做官的人。“为官的”及下文“富贵的”、“有恩的”等,语法上称“的字结构”,指某一种人或物。凋零,指家业支离破碎,衰败了。
(2) 有恩的:指行善做好事的人。
(3) 无情的:指作恶做坏事的人。
(4) “冤冤”句:冤冤相报,冤家、仇人循环报复。自非轻,自然不轻,意即报复来、报复去,越报复手段越厉害。
(5) 前定:前世定好(命中注定)。
(6) 遁入空门:逃避现实进入佛门。遁(dùn),逃走。空门,佛教认为“诸法皆空”,即一切看空,故称佛门为“空门”。
(7) 痴迷:执着追求的意思。
【译文】
做官的人,家业衰亡败落了;富贵的人,金银挥霍散尽了;行善的人,逢灾可以死里逃生;作恶的人,一定会得恶报。欠别人性命的人,自己的命已偿还;欠别人眼泪的人,自己的泪已流干。冤家对头报复来、报复去,报复只会越来越厉害,人们分离会合都是前世定好。要想知道自己为什么短命,就问问自己在前世做过什么罪恶事;到了晚年荣华富贵,那是偶然侥幸。看破红尘的人,逃避进入佛门;执着追求的人,徒然送了性命。真像啊!一群鸟儿,食物争吃完了,都飞进了树林里,只落得大地上一片白茫茫,真是干净!
【鉴赏】
曹雪芹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消极的东西掩盖不住科学的、人性的光芒
飞鸟各投林是红楼梦十二支曲的最后一曲。这最后一曲并不是针对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上哪一个女子的。如果将红楼梦比作一篇论说文,针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护官符”是论点,故事情节、人物的命运走向及最后结局是论据,那么这“十二支曲”最后一曲就是结论。论点是正确的,论据是有力的,结论是错误的。
“结论”之所以错误,是因为曹雪芹受到时代的局限,缺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而又受到宗教的深刻影响,凭佛教精神给出结论,其中虽也有从生活中获取事实的成分,但获取的是片面的而不是规律性的东西,这样给出的结论自然是错误的。我们说曹雪芹的思想中有主观唯心主义、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宿命论的成分,主要是基于他的“结论”说的——不止在这“最后一曲”,全书中常有流露。全书的故事情节、众多悲剧性人物(主要是女性)的命运走向及最后结局大多笼罩上了“结论”式阴影,甚至有直接的“结论”式描写,有些诗词中也有“结论”式成分。曹雪芹的宿命论、一切皆空的虚无主义思想与红楼梦的多数故事情节、多数女性人物的命运,特别是宝黛爱情的缠绵哀伤、凄婉动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且曹雪芹越想要表达宿命论、虚无主义思想的地方,就越是缠绵哀伤、凄婉动人,越是缠绵哀伤、凄婉动人的地方,宿命论、虚无主义思想给读者的印象就越是深刻难忘。
但是尽管如此,也掩盖不住曹雪芹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在红楼梦中留下的科学的、人性的强烈光芒。鲁迅先生曾经谈到,红楼梦中“所叙的人物大都是真的人物”。“真的人物”当然主要是指贾宝玉和大观园中的众多女子。曹雪芹在演绎她们(男的只有贾宝玉一人,故称“她们”)的悲剧命运、悲剧结局时,无不与她们同哭同悲,无不怀着深切的同情和悲愤的心情,同时真诚地满腔热情地展示和讴歌她们的至真、至性、至美的性格、人格、品质、气质。正如红学家杨国祥先生在他为长春出版社1995年版红楼梦所撰写的前言中所说的:曹雪芹揭示出她们的人格尊严是多么的高贵而又不可受侮,揭示出她们的聪明才智是多么的出色而又丰富无穷,揭示出她们的心灵世界是多么的纯真而又绚烂多彩,揭示出她们的向往追求是多么的热切而又美好光明。曹雪芹把对当时社会进行的深入观察和切身经历化为思想主题体现在红楼梦中,正如杨先生又说到的:曹雪芹有对现实社会的怒斥与决裂,有对“末世”来临的忧患与伤感,有对理想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有对不明出路的彷徨与痛苦,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与求索。红楼梦中“既有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凝聚”,“还包含着许多有价值的永远属于未来的东西”。我认为,贾宝玉与大观园众多女子,都具有诗人的气质,都是名副其实的诗人,她们作了大量的诗词,须知这些诗词都是她们内心世界的真实流露,都是真善美和着心血、泪水开放出来的绚烂花朵,结出的爱恨之果,是曹雪芹将她们的人格、气质诗意化,更体现了崇高的人文美学意义。曹雪芹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
正因为红楼梦具有这么高的成就,难怪自从她诞生并流传以来,其魅力和影响是任何一部其他古典小说都无法比拟的。历史翻到了21世纪,一方面人类文明与科学大大进步了,一方面思想文化领域如其他领域一样,也出现了多元化,思想文化阵地上“多元化”的东西多得泛滥,但红楼梦始终是经久不衰的大热门。在这种情况下,红楼梦中的宿命论、一切皆空的虚无主义思想,可能带给尚没有学好并确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年轻一代以不良影响。这是年轻一代在阅读红楼梦时特别要注意的。年轻一代首先应该多多学习、学好辩证唯物主义,用它来武装自己的头脑,这样就能分清红楼梦中的“蜜糖与毒药”、精华与糟粕,不至于受消极因素的影响,而能领略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精神。
-
诗以贾谊自比,表现了被贬后内心的悲怆、凄凉与惆怅,抒发对朝廷的眷恋和对国事的关切。史郎中钦,郎中史钦,事迹不详。
-
宿云门寺阁 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 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 【作
-
初中古诗词诵读课(初中生经典诵读200篇七年级上课内部分1~16首古诗题目)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古诗词诵读课,内容包括初中生经典诵读200篇七年级上“课内部分”1~16首古诗题目,初中生经典诵读古诗八上16首,初中古诗文诵读目录。你好!山中杂诗 年代:南北朝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竹里馆 年代:唐 作者:王维 体裁:五绝 独坐
-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选) 关汉卿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
-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作品赏析【注释】:
-
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
-
《先秦散文·战国策·苏秦止孟尝君入秦(齐策三)》原文鉴赏
-
【题解】 赏读一首写景诗,我们往往能得到一种感官的、不同于欣赏一般平面风景画的审美感受,这是因为写景诗不仅能状物、摹色和绘光,而且还能在画面中表现声息和动态。因此,古人将写景诗形象地誉为有声画,认为诗
-
[原文] (节选) 桓公六年 季梁谏追楚师 楚武王侵随,使远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语文古诗词默写题,内容包括小学古诗文默写,小学古诗文默写,语文古诗默写求答案。烽火照西京。雪暗凋旗画。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相期邈云汉。倾榼浊复清,黍地无人耕,兵革既未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