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名著《太玄》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杨雄,字子云。生于汉宣帝甘露元年(前53年),卒于王莽天凤五年(18年)。蜀郡成都人。少壮之时,喜好辞赋。三十多岁时,自蜀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五音欣赏他的文采风雅,召为门下吏,通过五音的推荐,为汉成帝侍从官黄门侍郎。曾随汉成帝游甘泉、河东、秦岭等地,作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受到成帝赏识。他一生未做大官,晚年便苦心研究哲理。由于当时解说易经的象数学盛行,同时杨雄曾师事于严遵(君平),深受易经象数学和严遵思辨哲学的影响,“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
太玄的体例是仿周易的形式写成的。它根据浑天说,太初历知识,运用阴阳、五行思想以占卜形式描绘了一个世界图式。太玄的玄象为一、二、三画、相当于周易。卦象二画的阴阳;太玄的方、州、部、家四重玄位,相当于周易的六个爻位;太玄的一、二、三画相交错于方、州、部、家四重,为八十一首,相当于周易的六十四卦;每首都有九赞,共为七百二十九赞,相当于周易的三百八十四爻;首相当于周易的象,测相当于周易的象辞;太玄的摛、莹、掜、图、告相当于周易的系辞;太玄的数相当于周易的说卦;太玄的冲相当于周易的序卦; 太玄的错相当于周易的杂卦。这是一部难懂的书,而其中却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
杨雄的太玄利用和改造了道家关于自然无为的思想以及周易关于“阴阳消息”的思想,建立了他的哲学体系。它认为它的学说体系最高范畴是玄。杨雄在太玄的解说部分玄首、玄摛、玄文等篇中提出一个关于天地生成的学说,以“玄”作为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说玄“其上也县(悬,系挂)天,下也沦渊,纤(细)也入岁(同秽,荒草,指琐小之物),广也包畛(音枕,田界)。”(太玄·玄摛是说玄是弥漫无限、无微不至、无所不包的东西。同时把玄指称为包括天道、地道、人道的最高的道。并认为其是无形的、不可见的,但却包含了天下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玄原是天的颜色,以天的特点命名。一玄三分为天、地、人,天以高远幽隐、渺不可见为玄,地以广阔无垠、无形而生众形为玄,人以深不可测的思维作用为玄。玄虽无形而不可见,但却是诸神的魁首,天地万物之根源。书中曰,“玄者,幽摛万类而不见形者也,资陶虚无而生乎规,神明而定摹,通同古今以开类,摛措阴阳而发气。”(太玄·玄摛)又,玄无所不在,任何人都离不开它。“仰而视之在乎上,俯而窥之在乎下,企而望之在乎前,弃而忘之在乎后,欲速则不能,默而得其所者,玄也。”(太玄·玄摛)对于“玄”,不能确定它的位置,看不见它的界限,摸不着它的基础,也搞不清它的功能,更不能了解它所以如此的原因。太玄还肯定了天是无为的,而又以天地为神明的思想,指出“夫天宙然示人神矣,夫地他然示人明也”,“天神而地灵”。(太玄·玄摛)与此相联系,而承认命,又不把一切事物都归结为命,只有完全不可避免的才是命。
太玄以为世界上总是存在许多由玄分化出来的对立面,“出冥入冥,新故更代,阴阳迭循,清浊相废;将来者进,成功者退;已用则贱,当时则贵;天文地质,不易厥位。”(太玄·玄文)又说“天地相对,日月相刿;山川相流,轻重相浮;阴阳相续,尊卑不相黩。”(太玄·玄告)在这些对立中,有些是相互转化的,彼此相互代替,也有的彼此不相转化。其中着重强调物极必反,并认为事物的转化要依赖一定的条件。运动与静止同存,运动使事物可以每日创造出过去未曾有的新东西,静止使事物每日丧失自己原有的东西走向衰亡,也即一弃旧趋新的过程。太玄还认为一切事物均体现对立面之转化过程,提出事物变化都有三个阶段,而每一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小阶段,共有九个阶段,将一年分为九段称为九天。”一到九者,阴阳消息之计邪?”(太玄·玄图)这九段时间是阴阳由衰而盛,由盛而衰相互转化的九个阶段。书中也把人的社会活动分为九段,这九个阶段是一个祸福、贵贱相互转化的过程。曰:“故思心乎一,反复乎二,成意乎三,条畅乎四,著明乎五,极大乎六,败损乎七,剥落乎八,殄绝乎九。”(太玄·玄图)又曰:“夫一也者,思之微者也;四也者,福之资者也;七也者,祸之阶者也。三也者,思之崇者也;六也者,福之隆者也;九也者,祸之穷者也。……数多者见贵而实索,数少者见贱而实隢,息与消纠,贵与贱交。”(太玄·玄图)从一到九,也就是成败祸福转化公式,一些极为高贵的人,看起来很高贵,其实已经趋于衰败;而另一些身处贫贱的人,看起来很卑贱,其实前途远大。书中还提出事物在变化过程中的“因”“革”思想。以为,在事物的变化过程中,因与革对立,又是事物变化所不可缺少的,就一年四季变化而言,春继冬而来,不是凭空出现的,这是“因”;但春与冬毕竟是两不同气节,春又是对冬之否定;这是“革”。即所谓“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太玄·玄莹)太玄这种因革思想是对易传“革之时大矣哉”的发展。
太玄是模仿周易的,凡周易的东西均一一加以仿效,并希望它像周易一样,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发生广泛的影响和作用。但由于其模仿的仅仅是周易的形式,而且在模仿过程中按此形式填塞内容,舍弃了周易得以保持自己活力的辩证法灵魂及其开放形式。故将其变成了本身既不具有新的知识,也不能容纳新的知识的固定而死板的“图式”。同时,太玄文字艰涩深奥,处处借用占卜形式,恍惚其辞,包含了神秘主义内容。然作为哲学,特别是关于太玄本文的解说,仍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思想。杨雄把太玄抬高为囊括宇宙人事之根本大道的著作,用“玄”这一精神实体代替有意志的上帝,在当时有反神学目的论之意义。同时对谶纬和经学显然是一挑战,对桓谭、王充、张衡等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对魏晋玄学影响深远,是继老子指归之后,两汉哲学向魏晋玄学转变的一重要中间环节。
太玄的版本主要有太玄经十卷,汉杨雄撰。宋刻本,明覆宋本,明嘉靖翻刻宋大字本,明万历郑朴刻本。皆为无注本。关于太玄的注释,比较重要的有晋代范望太玄经解明刊本,四部丛刊本。宋代司马光的太玄经集注清五柳居刊本、湖北刊本、四部备要本。明代叶子奇的太玄本旨明刊本,四库全书钞本。清代陈本礼的太玄阐秘清刊本。俞樾的诸子评议中有太玄经平议一卷。另有今人郑万耕的太玄校释,一九八九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
一片丹山翠万重 ② ,寒流曲曲倒芙蓉 ③ 。 曾孙宴罢空留幔 ④ ,玉女妆成幻作峰 ⑤ 。 云里水帘天畔雪 ⑥ ,月中铁笛院前钟 ⑦ 。 紫芝瑶草凭谁采 ⑧ ? 笑驾青鸾问赤松 ⑨ 。 ①这首诗抓住武
-
西陵峡绝壁耸万仞,长波射千里。盘薄荆之门,滔滔南国纪。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潜起。四维不复设,关塞良难恃。洞庭
-
李白从世俗的喧嚷中走出,来到山碧林翠的庐山屏风叠。“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就是一幅精美的山水画,将行程添上几番神秘,几番秀气。诗人情感由豪放变成和缓,表现出“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的从自然而来,返归自然的艺术心态。所以他毫不晦隐地
-
黄帝陵,又名桥陵。黄帝是我国远古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姓公孙,名轩辕,生于山东寿丘,逝于河南荆山。《史记·封禅书》记载: 汉武帝巡朔方还,祭黄帝冢桥山。《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崩,葬桥山。”陵位于陕西
-
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词以两个二
-
【3790】区块链+:从全球50个案例看区块链的应用与未来(杜均著,机械工业出版社,9 25印张,2018年4月第1版,59元)△共14章:①迈进未来
-
不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年就没过完,而正月十五元宵节可以说是年的最高峰。因为过了正月十五就下地干农活了,农活挤成个蛋儿,忙得喘不过
-
作者: 张翼之 《五代会要》三十卷,王溥编撰。他在编
-
寂寞王子猷,回船剡溪路。迢遥戴安道,雪夕谁与度。倒披王恭氅,半掩袁安户。应调折弦琴,自和撚须句。 作品赏析原题:梅圣俞之客欧阳晦夫使工画茅庵己居其中一琴横床而已曹子方作诗四韵仆和之云
-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得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