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作品《千秋岁·水边沙外》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千秋岁·水边沙外
宋词篇名。北宋秦观作。关于这首词写作的时间和地点,宋僧敏行说:“秦少游谪古藤,意忽忽不乐。过衡阳,孔毅甫为守,与之厚,延留待遇有加。一日,饮于郡斋,少游作千秋岁词。”(独醒杂志)清秦瀛说:“绍圣二年乙亥,先生(指秦观)年四十七岁,在处州颇以游咏自适。……尝游府治南园,作千秋岁词。”(重编淮海年谱)今人徐培均说:“此词似应作于处州,至衡阳遇孔毅甫饮于郡斋,始出示耳。”(淮海居士长短句)喻志丹认为,秦观南迁,曾两次途经衡阳,第一次是绍圣三年,自处州改徙郴州,途经衡阳,时间在冬十一月前后,与词中写春景不符。第二次绍圣四年,秦观由郴州移送横州,途经衡阳,当在这一年春三月前后,这首词便写于此次途经衡阳之时(秦观(千秋岁)词考辨,载学术论坛1984年第1期)这首词的写作主旨,清黄蓼园说:“此乃少游谪虔(处)州思京中友人而作也。”(蓼园词选)喻志丹认为词是惜别赠酬之作(秦观〈千秋岁〉词考辨)这首词写春日谪居之愁,对景抒怀,忆昔叹今,追念当时师友欢游,感伤友人风流云散和个人失意蹉跎,表现出强烈的伤老嗟卑之慨和日暮途穷之感。
-
宋词典故·红妆翠盖 【出典】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近体乐府》卷一《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释义】 欧阳修词以“红幢绿盖”比拟颍州西湖
-
《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师道类名言赏析《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国学名句“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出处和解释
【名句】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 语出明代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根本坚固的,一定是花儿纷繁,果实累累;源泉深邃的,一定是水色清澄,波浪滚滚。比喻修养高,学识深,才会卓有成就。
-
竹椽茅屋半摧倾,肯向蜂窠寄此生。长恐波头卷室去,欲将船尾载君行。小诗试拟孟东野,大草闲临张伯英。消遣百年须底物,故应怜我不归耕。
-
【原题】:江朝宗许重阳见过候终日竟不闻车音使人怅然因成拙句以诮之
-
作者: 曹增渝
-
汉武帝赐严助书 制诏会稽太守。君厌承明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会稽东
-
我平日常常对我的年青的同学们说:古人所谓“穷愁著书”的话,是不大可靠的。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那里还有这许多闲情逸致来著书?我们从来没有见过候补的饿殍在沟壑边吟哦; 鞭扑底下的囚徒所发出来的不过是直
-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是陆游的作品之一,描绘了一个寒冷而狂风暴雨的秋日景象。通过形容风雨呼号,树木摇摆,暗示作者的内心情感,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家国的关切。这幅画面给人一种压抑和凄凉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孤寂和苦闷。这首诗充满了悲壮的气息,也反映了作者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总的来说,这首诗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带给人一种冷静和思考。
-
用美丽的景色与欢快的感情互相衬托,互相点染,这是诗人们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而韦庄这首诗却不同,诗人别开生面,用美景衬托离愁,用离愁点染美景。把离愁与美景揉和在一起,使其互相作用,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晴烟漠漠,杨柳依依,日丽风和,一派美景。作者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