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张孝祥《水调歌头泛湘江》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水调歌头 泛湘江
濯足夜滩急,晞发北风凉。①吴山楚泽行遍,只欠到潇湘。②买得扁舟归去,此事天公付我,六月下沧浪。③蝉蜕尘埃外,蝶梦水云乡。④ 制荷衣,纫兰佩,把琼芳。⑤湘妃起舞一笑,抚瑟奏清商。⑥唤起九歌忠愤,拂拭三闾文字,还与日争光。⑦莫遣儿辈觉,此乐未渠央。⑧
【注释】 ①濯足:洗脚。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晞(xi西)发:晒干头发。楚辞·少司命:“晞女发兮阳之啊。”濯足、晞发均用来表示高洁。②潇湘:湖南二水名,合流后称湘江。③沧浪:水名。此指湘江。④蝉蜕尘埃外: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比喻不同流合污,蝶梦水云乡:用庄周梦蝶故事,表示作者放浪于江湖间的闲适心情。⑤“制荷衣”三句:用荷叶制成衣服,把兰草贯穿起来为佩带,手里拿着美丽的花草。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扈江离与薛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九歌·东皇太一:“瑶席兮玉瑱,盍将把兮琼芳。” ⑥湘妃:传说中的女神,相传舜的二妃自沉湘江而死,后人以之为湘水女神,故称湘妃。清商:清商曲,指悲哀的曲调。⑦三闾:指屈原,他做过三闾大夫。⑧未渠央:未尽。
【译文】 夜晚,我泛舟在江水急流中,让江水把我的双脚冲涮,阵阵凉爽的北风,把我的湿发吹干。我走遍了吴山楚水,只是没有到过潇湘水边。如今我买得一叶小舟,六月来到湘江,这真是老天给我的好机缘。如同蝉儿脱壳飞离尘埃,又象庄周梦蝶,浪游江湖之间。
回想当年屈原,以荷叶为衣、兰草为佩,手持美丽的花草,写下了动人的诗篇。人们用他的诗篇祀神,用琴瑟奏出悲凉的音调。装扮成湘水女神起舞翩翩。他的九歌唤起了我的忠愤,翻阅着他的作品,真如同日月光辉灿烂。这泛舟之乐真是无穷,且莫教小儿辈发现。
【总案】 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在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任上,遭谗言而落职,由桂林北归,泛舟湘江之上,想起高洁、忠愤的屈原,乃作此词。作品表现了词人高洁的品格和旷达的胸怀,并通过对屈原的赞颂,抒写了自己的忠愤之情。作者蔑视现实的污浊,歌唱摆脱尘埃的高洁,因而感到被谗落职正是天公给了一个泛舟湘江的好机会。这反映了作者的旷达,当然其中也不无苦涩。词人由自己的遭谗和高洁自然地联想到了屈原。而屈原的高洁和忠愤又给予了作者以巨大的鼓舞,因而全词以乐观精神作结,毫无消极颓丧之感。作品基本上是隐括楚辞和史记·屈原列传的语意,不仅切合泛舟的地点与作者的品格和思想,而且用得自然灵活,毫不生硬。作品把屈原及其作品的虚幻之境和泛舟湘江的现实之境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高洁优美的境界,使作品奇妙变换,多彩多姿,而且使感情的表达也更加委婉曲折,蕴藉深沉。
-
作者: 边国恩 【作家简介】阮攸(1765—1820),字素
-
壁间一轴烟萝子,盆里千枝锦被堆。惯与先生为酒伴,不嫌刺史亦颜开。纤纤入麦黄花乱,飒飒催诗白雨来。闻道君家好井水,归轩乞得满瓶回。
-
此词写于乾隆五十三年秋、高鹗中顺天乡举时与恋人畹君久别相会的情景。作者科举得意之时,又与所恋之人久别重逢,天从人愿。字里行间透露出由衷的欣喜之情。全词写得情真意挚,缱绻缠绵,雅丽和婉。
-
展现生命力的《红高粱》《红高粱》是改编自我国著名作家莫言的同名小说,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一部影片。影片以抗战时期的山东高密为背景
-
《孤愤》是《韩非子》中独特的三篇文章之一(另二篇是《说难》和《难言》),其内容与文风与其余五十一篇不同。
-
王昌龄西宫夜静百花香, 欲卷珠帘春恨长。斜抱云和深见月,朦胧树色隐昭阳。沈德潜说:
-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昌龄的诗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上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 下一句:千里江山寒色归。
翻译:
如果洛阳的亲朋好友询问我的近况,
我的心就像是一块冰,存在在一个玉壶之中。
这一片江山的寒冷色彩又回到了千里之外。
【诗句】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出处】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意思】相问:问起我的情况。冰心: -
从乡村里走出来的孩子,大多对乡村有着一种刻骨铭心的感受:或是痴爱有加,或是避之不及。阳春时节,当我重新置身于乡村面前时,心底那根久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爱民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爱民的诗句,爱国爱民古诗,爱国爱民的古诗。白居易《别州民》耆老遮归路,壶浆满别筵。甘棠无一树,那得泪潸然?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唯留一湖水,与汝救凶年。2、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
-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