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连珠二则》原文|翻译|赏析
晋·陆机2
二则·之一3
臣闻览影偶质4,不能解独5;指迹慕远6,无救于迟7。是以循虚器者8,非应物之具9;玩空言者,非致治之机10。
二则·之二11
臣闻图形于影12,未尽纤丽之容13;察火于灰14,不睹洪赫之烈15。是以问道存乎其人16,观物必造其质17。
1 连珠:文体名,借比喻说明事理的有韵短文,每篇多为四至八句。“连珠”始见
于汉代,后又有“演连珠”、“广连珠”等。演、广,即推演、推广之意。陆机演连珠共五十首。2陆机(261-303):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与弟陆云合称“二陆”,有陆士衡集。3这是演连珠的第十八首。4览影偶质:意为看到影子与形体成双。5解独:解除孤独。6指迹慕远:意为指着前人的足迹羡慕他达到的境地。7无救于迟:意为不能补救自己的迟缓。8循虚器:意为凭借着空虚的东西。9应物之具:指处理世事的工具。10致治之机:指治理国家的办法。11这是演连珠的第四十六首。12图形于影:对着影子画像。13尽:画尽。14察火于灰:对着灰烬观火。15洪:大。赫:明显。烈:指烈焰。16问道存乎其人:意为问“道”要向有“道”的人请教。道:指理想、道德规范。17造:达到。质:本质。
【析点】 这里所选的两则“演连珠”,前者通过比喻阐述的道理是注重实际,不务形式,不说空话;后者阐述的道理是认识事物必须抓住本质。巧譬妙喻往往可以把严肃的哲理变得生动、亲切,这正是“连珠”的长处。但“连珠”大多辞采华丽,结果辞胜于文,这又是“连珠”的弊病。陆机这两则只具“连珠”之长而绝无“连珠”之弊,而且,他运用比喻更有其独到之处。其一是两则“连珠”以“览影”、“指迹”、“图形”、“观火”四种人们日常生活中习有的体验作比,把道理阐发得深入浅出,极富说服力;其二是所用的喻体都不是单一的物体,而是对一件事情的观察、参与、体验、认识的全过程,喻体有丰富的容量,所阐释的哲理也就更为丰实和圆满;其三是四个喻体本身均含有一定哲理,如此则不拘滞,更富启发性;至于其喻体的新颖而贴切,则更是不言自明的了。有了这些特点,本来凝炼而严肃的哲理就显得生动活泼,发人深省,且具有生活气息,使人乐于接受。
-
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
-
与君尝此志,因物复知心。遗我龙钟节,非无玳瑁簪。幽素宜相重,雕华岂所任。为君安首饰,怀此代兼金。
-
近来很通行说青年;开口青年,闭口也是青年。但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 要前进的青年们大抵想寻求一个导师。然而我敢说:他们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何草不黄 作者: 路雪彩 【本书体例】
-
词分三叠,要善铺叙,不重复,开合动荡,浑化无迹,殊为不易。董士锡此词,可谓迎难而上,就其境界之阔大而言,容或有出蓝之誉。
-
【作品提要】 伊莎贝尔·阿切尔是一位年轻貌美的美国少女。父母双亡后,住在英国的姨妈带她到欧洲去见识大千世界。身患绝症的表兄拉尔夫暗恋上她。伊莎贝尔结识了美国女人梅尔夫人,并为之倾倒。姨父故世后,伊莎贝
-
出山可以换成什么古诗词(哪句诗句描写出山源翠绿,杜鹃啼鸣,细雨如烟)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出山可以换成什么古诗词,内容包括成德祖诗句“出山已定盟心语,作令须思遣戍时但卷琴书赋归去,,求一句表达我只想寄情山水,却无奈现实逼我出山的诗句,请高手出山作藏头诗一首藏佳伟幸福四字。翁卷《乡村四月》"绿遍山源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野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出处】唐李白《月下独酌其一》。 【译注】可是月亮不懂得饮酒,只有身影跟随我。 【全诗】 月下独酌其一 [唐]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
-
溱与洧,方涣涣兮。 ① 士与女,方秉蕑兮。 ②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③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④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⑤ 溱与洧,浏其清矣。 ⑥ 士与女,殷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