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词之《张先《木兰花》》原文、鉴赏和赏析
张先木兰花张 先
张 先
乙卯吴兴寒食①
龙头舴艋吴儿竞②。笋柱秋千游女并③。芳洲拾翠暮忘归④,秀野踏青来不定⑤。行云去后遥山暝⑥。已放笙歌池院静⑦。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笼袖骄民图 【五代】 董源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注释 ①乙卯: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岁次乙卯。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②龙头舴艋 (zé měng):小龙舟。宋朝寒食、清明节有赛龙舟的习俗。③笋柱秋千:竹子做的秋千架。此句指游女成对儿打着秋千。④翠:指翠鸟的羽毛。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或采明珠,或拾翠羽。”⑤“秀野”句:景色秀丽的郊野,游人往来不绝。南朝宋谢灵运入彭蠡湖口:“春晚绿秀野。”⑥行云:比喻游女。⑦放:搁置,停止。
鉴赏 此词记录了当时寒食节的情形。
词的上阕描写了三组欢乐画面,反映了当时的民间习俗。驾驭着轻巧的小龙舟,吴中健儿们斩涛劈浪,鼓勇争先,气势如虹。一个“竞”字描写出那种“弄涛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壮美场面。与青年男子弄潮不同,出来游春的吴中女孩儿们则是成双成对地荡起了秋千。当时正值初春,她们已经卸下了冬装,衣衫轻盈,袖带飘拂,随着秋千的上扬和下落,若比翼鸟,若花中蝶,翩翩飞舞。至于那些久困闺门的少妇们则沿着沙洲捡拾翠鸟脱下的美丽羽毛,插在发髻上作翎羽,或者采集起来做成华丽的羽扇。也许为了找到一个与自己帽子花色相配的翠羽,也许是想多采集一些来扮靓自己的家,她们甚至忘记了回家时间已经到了。远望郊野,虽然已是暮色降临,但还有许多游人往来不绝,在尽情地享受那春天的景色。三组画面,联篇成幅,清新活泼,洋溢着新鲜的生活气息。
下阕描写歌终人散后月夜中庭的景色。过句先宕开一笔,写当时的自然景色。表面上“行云去后”是说浮云归山,实际上是以行云比喻游女。宋玉高唐赋记述楚王游高唐,梦与神女欢会,后人就常用行云来比喻女子。郊野踏青游春的人们已经离去,白天庭院丝竹之声也已消停。“已放笙歌池院静”补记了白天那些没有去踏春的人家的活动,他们在自家的庭院中听乐赏歌,自娱自乐。下一句时间转到半夜时分,月亮高高照耀庭院,清明节马上就要到来了。在朦胧月色中,杨花轻轻飘扬,无声无影,静谧清幽,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曾因“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押残花影”“坠轻絮无影”三句得意之作而被人称为“张三影”,但朱彝尊认为它“在世所传‘三影’之上”,可见工绝。
本篇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张先已经是86岁高龄的老人。但从词作中可以看出,作者依然感觉敏锐,思绪活跃,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李飞跃)
集评 清朱彝尊:“张子野吴兴寒食词:‘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余尝叹其工绝,在世所传‘三影’之上。”(静志居诗话)
-
绿鬓衰①,朱颜改②,羞把坐容画麟台③。故园风景依然在:三顷田,五亩宅,归去来④。 绿水边,青山侧,二顷良田一区宅⑤。闲身跳出红尘外⑥:紫蟹肥,黄菊开,归去来。 酒旋沽⑦,鱼新买,满眼云
-
【4482】提高组织工作质量重要论述、讲话节选、言论集(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关
-
《 赠别二首其一 》 .[唐].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释】 ①娉娉(ping ping):形容美好的容貌。袅袅:形容体态美好。②豆蔻:多年生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有万庆兴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兴和琴的诗句,有关嘉兴的诗句,要有一首有叶兴名字的诗句。琴歌野兴闲唐孟浩然 《游凤林寺西岭》2、琴尊方待兴唐王勃 《山居晚眺赠王道士》3、但寄兴、焦琴纨扇宋刘过 《贺新郎·老去相如倦》4、挥琴
-
醉来忘渴复忘饥,冠带形骸杳若遗。耳底斋钟初过后,心头卯酒未消时。临风朗咏从人听,看雪闲行任马迟。应被众疑公事慢,承前府尹不吟诗。
-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挟: 挟持,要挟。控制皇帝,假借皇帝的名义,向天下诸侯发号施令。语出《战国策·秦策一》:“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莫敢不从。”又见《后汉书·袁绍传》。 东汉末年,汉室衰微,董卓专权乱政,激起天下反对。汉室
-
《史记·赵世家第十三》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通过阅读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赵氏家族的起伏沉浮。这篇文章将分析其中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代历史文献的价值。
-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①连三月②,家书抵万金。 白头③搔更短,浑④欲不胜簪⑤。 【注释】 ①烽火:古时报警的
-
野水滟长塘,烟花乱晴日。氤氲绿树多,苍翠千山出。游鱼时可见,新荷尚未密。屡往心独闲,恨无理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