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文·祭文概述·什么是祭文
祭文·祭文概述·什么是祭文
从广义来讲,祭文是对天地神灵、山川河流、先祖古迹、鬼物亡人等所作的哀悼性诗文的总称,可诵读亦可张贴或发表,寄托对象与范围极为广泛,含古代祭文所分的诔辞、哀辞、祝文、吊文和祭文,也含近现代人在哀悼之际所写的悼词以及后来祭奠时所发表的悼念文章等。如韩愈的祭竹林神文、祭鳄鱼文,宋祁的北狱祁雪文,白居易的祭龙文,欧阳修的祭东岳文,苏轼的徐州祭枯骨文,路振的祭战马文,汪中的哀盐船文,历朝历代的祭黄帝陵文、祭炎帝陵文、祭孔府孔庙文以及敦煌经卷中的祭马、祭牛、祭驴、祭狗文等。从狭义来说,祭文专指对古今亡人所写的哀悼性文辞,一般用于现场祭祀或祭奠,也可在亡者故去数年数月数日后择时哀悼,文体不限,形式比较自由,语言朴实感人。此类祭文自古至今流传甚广,名篇佳什存世极多,民间多有效仿,且逐渐赋予其更多的时代内涵。
祭文是一种比较古老而且运用广泛的实用文体,在我国很早就被运用在祈祷雨晴、驱逐邪魅、祈求福降、哀悼死亡等诸多方面,而以哀悼亡逝者为主。祭文历经朝代变迁不断发展变化,在内容和形式上更是不拘一格,丰富多彩。
祭文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那时,人们在祭扫山坟陵墓时,往往要诵读“哀策”,即早期的祭文。到了唐宋,祭文开始兴盛并广泛发展开来,种类也不断增多,还出现了不少写此类文章的大家,如陶渊明的 祭从弟敬远文、潘岳的为杨长文作弟仲武哀祝文、陈子昂的祭韦府君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苏轼的祭陈令举文、欧阳修的祭石曼卿文、刘禹锡的祭韩吏部文等,或长或短,或骈或散,或重叙事,或重抒情,真可谓各具特色,各领风骚,都是脍炙人口的古代祭文名篇。因此,后人对这种文体沿用不衰,用它来表达对亡亲故友的哀悼之情,极尽衷情哀思之心语。到了近现代,人们在撰写祭文时往往半文半白,或诗或文,或赋或词,或尚古或创新,或诵读或张贴,或存念或发表,情真意切,自由表达。这一时期的祭文佳作,篇帙纷陈,美不胜收。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郭沫若:中国诗文化的自由形态与自觉形态我们要把固有的创造精神恢复,我们要研究古代的精华,吸收古人的遗产,以期继往而开来。——郭沫若
-
菩萨蛮韦庄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一在红楼分别的夜
-
《大招》者,屈原之所作也。或曰景差,疑不能明也。屈原放流九年,忧思烦乱,精神越散,与形离別,恐命将终,所行不遂,故愤然大招其魂,盛称楚国之乐,崇怀、襄之德,以比三王,能任用贤,公卿明察,能荐举人,
-
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美文的概念已经不限定于某种文体,或某类内容。网络文化是一种开放、自由的文化,给美文的概念也赋予了更多的开放自由的元素,好散文是美文,好诗歌是美文,好小说是美文,好论文是美文,一条写得好的手机短信,或一段能让人会心而笑的笑话也是美文,用通俗的讲法,写的好的文章,就是美文。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经典美文好句好段(精选300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汉·荀悦《申鉴·杂言下》,立志于先类名言句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著名古诗词中的植物,内容包括描写植物的古诗词大全600首,古诗词中的植物,有什么古诗词中的植物知识。植物梅花【唐】(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
-
十一月十七日 雾笼罩着江面,气象森严。十二时,江津号启碇顺流而下了。在长江与嘉陵江汇合后,江面突然开阔,天穹顿觉低垂。浓浓的黄雾,渐渐把重庆隐去。一刻钟后,船又在两面碧森森的悬崖陡壁之间的狭窄的江面上
-
作者: 卢蔚秋 【作家简介】阮嘉韶(1741—1798)越南
-
【4855】文明、现代化、价值投资与中国(李录著,中信出版社,25 1万字,2020年4月第1版,128元)△上、下两篇:①文明、现代化与中国;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