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典故“文时不遇,武时不遇”的出处、释义和例句
宋词典故·文时不遇,武时不遇
【出典】 见“三朝臣不遇”条。
【释义】 汉武帝朝,颜驷年岁已老,仍滞居郎位。曾感叹自己三朝未逢机遇。后世常用作仕途失意的典故。
【例句】 多口不是无才气,文时不遇,武时不遇,更说今时。(刘辰翁促拍丑奴儿·有感3202)这里用颜驷事感叹自己怀才不遇。
-
柳亚子京口感怀并序(1929年)四月携佩宜、馨丽、少屏至京口,既游金山及北固,遂渡江而登焦山,下榻松寥阁,抚事怀贤,辄成一律。天堑长江
-
荒台野径共跻攀,正见榴花出短垣。绿叶晚◇啼处密,红房初日照时繁。最怜夏景铺珍簟,尤爱晴香入睡轩。乘兴便当携酒去,不须旌骑拥车辕。
-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出处】唐杜牧《 泊秦淮 》 【意思】六朝虽早已亡国,但是,在酒店里卖唱的女子,却仍然不知亡国的遗恨;还是和以前一样地唱着陈后主所作的玉树后庭花的曲子。 秦淮是
-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出自诗经《大雅·抑》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周南m
-
周末,我抛开一切拘绊,携一颗简约的心,独自一个人,冒着毛毛细雨,撑起黄昏,来到杨梅渡古樟林,捡拾一抹暖意。当我踏上黄泥乡道,迎接我
-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饥乌翻树晚鸡啼,泣过秋原没马泥。二纪征南恩与旧,此时丹旐玉山西。
-
源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秀才驱怪》:“异史氏曰:‘黄狸黑狸,得鼠者雄,此非空言也。’” 蒲松龄(1640—1715)在该文中讲了一个叫徐远山的秀才歪打正着吓跑了妖怪的故事。故事最后蒲松龄以“异史氏”
-
上片写的是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让读者一下子把联想融于作者的描绘之中。中间突出一句点明这是梦游所在。先说是迷
-
缭绕宫墙围禁林,半开阊阖晓沉沉。天晴更觉南山近,月出方知西掖深。病对词头惭彩笔,老看镜面愧华簪。自嫌野物将何用,土木形骸麋鹿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