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杳杳寒山道》原文|鉴赏|赏析|意境解析
寒 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①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注释】 ①杳杳 (yaoyao):深幽、遥远貌。落落:冷落、清澈的样子。
【鉴赏】 这首五言古诗带有鲜明的六朝乐府民歌风格,语言明白如话,浅显易懂,虽寄情山水,但隐喻人情。诗风幽冷,别具境界。作者寒山是唐贞观时代有名的诗僧,长期住在天台山寒岩寺,其所作六百余首诗皆刻于寺周山石竹木之上,现存三百余首,内容除演说佛理外,多借山水景物寄托世态人情。此诗可算其代表作。
诗的前六句描写寒岩附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后二句见出心情,通篇浸透了 “寒” 意。
首二句写山写水,一开始就把读者带进一个阴冷森森、寒气逼人的景象中。次二句写山中的寂静,用轻细的 “啾啾” 鸟鸣反衬四周无人的冷清。五、六句描山中气候,用 “风”、“雪” 的凛冽刻画出环境的冷峻。尾二句结到感受,山幽林深,不易见到阳光; 心如枯井,不关心春去秋来的季节变换。
全诗前七句皆描写环境的幽冷,只后一句见出作者超然物外的心态。其特点一是用景物渲染气氛,以气氛烘托心情。二是通篇句首都用叠字,且富于变化,做到了 “复而不厌,赜而不乱”,实属不易。三是借助于叠字音节的复沓,增强诗的音乐美和意境美。读起来使人感到和谐贯串,一气盘旋,并借助于八句形式上的划一,把本来分散的山、水、风、雪、鸟、人、境、情,组织成一个整体,回环往复,连绵不断,加强了诗意,感情色彩也十分浓郁。
-
[先秦]屈原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冥昭懵暗,谁能极之?冯翼惟
-
岁晚忽不乐,相过偶乘闲。百年才几时,一笑得亦艰。有酒醉嘉客,无钱买娇鬟。问予官何为,侍从联朝班。朝廷多贤材,何用蒯与菅。白发垂两鬓,黄金腰九环。奈何章绶荣,饰此木石顽。於国略无补,有◇常在颜。幸蒙二三
-
《海棠·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温庭筠春风用意匀
-
悄悄初别夜,去住两盘桓。行子孤灯店,居人明月轩。平生共贫苦,未必日成欢。及此暂为别,怀抱已忧烦。况是庭叶尽,复思山路寒。如何为不念?马瘦衣裳单。
-
《瘦马图》是宋代文学家龚开的名篇,诗中以瘦马为主线,描绘出冷峻的北方战场。诗中运用豪放瑰丽的辞藻,表现了士兵们的忠诚和顽强。这首诗形象而生动,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荣耀,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真实面貌。同时,它也表现了作者对于军人勇敢坚守信仰的敬佩之情。整首诗意境优美,格调高亢激昂,是一首不容错过的佳作。
-
《去淫侈之俗,行节俭之术。》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爱国词人辛弃疾,一向抱有重农思想,他十分提倡农业,以致将自己的号及书斋均取名为“
-
《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
-
天气越来越冷,正是进补身子的最佳时令。“后天就是冬至,得好好进补进补身体了。”女人翻看着日历,对男人说,“冬至日吃什么好?”男人说
-
[原文](节选) 一、将 材 带兵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治兵之才,不外公、明、勤,不公不明,则兵不悦服;不勤,则营务钜细皆废弛不治; 故第一要务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