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开《瘦马图》注释、翻译、鉴赏和点评 - 宋诗精品
龚开瘦马图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①
今日有谁怜瘦骨?夕阳沙岸影如山。
【注释】 ①先朝:指亡宋。十二闲:指皇家马厩。周礼·夏官·校礼曰:“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
【译文】 想当初这匹骏马从天空腾云驾雾来到人间,非凡的气概使皇帝的御马都形神惨淡。今日有谁来爱怜它的嶙峋瘦骨?夕阳下沙岸上它的身影像一座孤独的山!
(闻 涛译)
【集评】 元·汤垕:“此诗脍炙人口,真有盛唐风致。”(画鉴语,见宋诗纪事卷八十)
元·吴师道:“龚开圣予工诗,善画马,篆隶亦奇古,每画题诗于后,尝见三幅皆佳。高马小儿图诗云……黑马图诗云……瘦马图诗云云。”(吴礼部诗话见历代诗话续编)
今·周慧珍:“全诗对比、虚实,相反相成;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形神兼备地描画了瘦马形象,曲折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本意,构思之巧,手法之妙,令人叹服。”(宋诗鉴赏辞典第1379页)
【总案】 作者为宋末遗民、画家,瘦马图题诗写宋末遗民才志美好但气节坚贞、守志不阿的品格。古诗中写马写鹰大抵皆喻有才能的臣子,杜甫诗中所写动物,就以鹰马为多。诗中言“今日有谁怜瘦骨”,出语凄婉,但并非怨恨之语,而有品高自赏之意。“夕阳沙岸”,喻国家已衰亡,原先的神马也流落沙岸,但“影如山”却写出了它形象的高大。龚开所绘瘦马图,至今犹存。
-
古代名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注释与译文
古代名句所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味着任何辉煌成就都是由微小的开始积累而成。就像一棵合抱的大树,它最初只是一根细小的毫末,但经过岁月的沉淀,不断吸取阳光和水分,才会茁壮成长。同样,一座层层叠加起来的高楼,在一堆堆累土的基础上逐渐完工。而千里之行,则需要迈出第一步,始于足下。这句古言将激励我们不要轻视每一个微小的开始,因为它们才能结集起强大的力量,让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远。
-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出处】唐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 【意思】我在孤山寺北、贾公亭西的孤山山顶,眺望秀丽的西湖,只见潇潇的 春雨过后,湖水新涨,几乎与湖岸齐平;阴晴不定的天空中
-
大鲸驱群鲛 ② ,逐肥鱼于渤澥 ③ 之尾。震动大海,簸掉巨岛,一啜而食若舟者数十 ④ 。勇而未已,贪而不能止,北蹙 ⑤ 于碣石 ⑥ ,槁 ⑦ 焉,向之以为食者,反相与食之。 ——《柳河东集·设渔者对智
-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
坊静居新深且幽,忽疑缩地到沧州。宅东篱缺嵩峰出,堂后池开洛水流。高下三层盘野径,沿洄十里泛渔舟。若能为客烹鸡黍,愿伴田苏日日游。 作品赏析居新深且幽:一作深居新且幽。
-
原文:小院深深,悄镇日、阴晴无据。春未足,闺愁难寄,琴心谁与?曲径穿花寻蛱蝶,虚阑傍日教鹦鹉。笑十三杨柳女儿腰,东风舞。云外月,风前絮。情与恨,长如许。想绮窗今夜,为谁凝伫?洛浦梦回留佩客,秦楼声断吹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如何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内容包括把一篇古诗改写成记叙文,怎么把古诗改成记叙文,怎么把古诗改成记叙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华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 黄鹤楼俯临长江,飞檐凌空。李白
-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该诗句出自出自北宋诗人张先的《千秋岁》 【全文】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
-
《桃花·碧桃》咏桃花诗鉴赏 杨载一枝如玉照方
-
【生卒】:1924—【介绍】: 日本荒地派*诗人、评论家。东京人。1947年,东京工业大学化学科毕业后,先在化学工业公司,后到专利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