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塞上听吹笛》原文、注释和鉴赏
霜净胡天牧马还(2),明月羌笛戍楼间(3)。
借问梅花何处落(4),风吹一夜满关山(5)。
【注释】
(1)诗题又作塞上听笛和王七(王之涣)玉门关听吹笛,今从明活字体高常诗集。诗作时间当为供职哥舒翰幕府时,时为五十余岁,已过知天命之年。
(2)胡天:指北方边塞地区的天空。牧马还:西汉贾谊过秦论云:“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从此,古时少数民族侵扰中原的行为称为“牧马”,牧马还,则谓打退敌人侵扰,将其抢掠的牛、羊、马等悉数追还。
(3)戍楼:边塞所筑的防御工事。
(4)梅花:梅花落笛曲的简称,多述离情别意。此处也指真梅花。
(5)关山:边关山寨。
【赏析心得】
这是描写边塞将士激战过后,休息娱乐的一首绝句。
“霜净胡天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霜后边塞,天高气爽,白草黄云,牛羊肥,牧马壮,正是敌人侵扰边境,掠夺马牛羊,所谓“牧马”的时候。将士们奋勇当先,一举击退了敌人的侵扰,将牧马追还。将士们凯旋回营,月照戍楼,边烽暂息,边境前线,三军喜气,宁静祥和。激战过后,安闲恬静的士兵,在这月明之夜,吹响了悠扬悦耳的羌笛。“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不知谁吹起了梅花落的乡思曲,勾起了将士们浓浓的思乡之情。那袅袅的笛声好似一夜春风吹来,将家乡的梅花片片散落,撒满边关山寨。胜利归来,将士们的思乡之情,格调昂扬,尽现盛唐蓬勃气象。
作者将梅花落曲名巧妙拆开成“梅花”何处“落”,语意双关,浩渺壮美,使全诗余味无穷。
-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出处】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注】剑门关外忽然传闻官军收 复了蓟北,我刚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泪 流满面,打湿了衣裳。剑外:四川剑门 关以南的地方,也
-
《浪淘沙》·李煜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关于这首词,蔡绦《西清诗话》云: “南唐李后主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江南古诗词背景,内容包括关于江南的诗词歌赋或美文图片,关于江南的诗词歌赋或美文图片,汉,两汉乐府江南古诗的背景。图片: 忆江南 【唐·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望江南 【宋·苏东坡】 春未老,风细柳
-
夏日张耒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
-
中山县治县于南宋,初名为香山,《民国行政区划简表》广东省下记“中山(县),旧香山县,十四年改名,十九年六月移治唐家湾”。中山县历史悠久,史事名人多与之有关联,留下遗址佳话许多,为后人凭吊、传颂。 “零
-
崎岖世路最先回,窈窕华堂手自开。咄咄何曾书怪事,熙熙长觉似春台。白砂碧玉味方永,黄纸红旗心已灰。遥想闭门投辖饮,鹍弦铁拨响如雷。
-
名言: 学其所用, 用其所学。 句意: 按实际需要而学习, 学到的知识要用到实践中去。 出处: 清· 梁启超《上南皮张尚书论政书院课程书》
-
藕花凉露湿,花缺藕根涩。飞下雌鸳鸯,塘水声溘溘。 作品赏析白露秋泪滴:一作露泣悬秋泪。-------------------用乐府古意。注:1:塘上行:乐府旧题。古《塘上行》,又曰《塘上辛苦行》。陆
-
【原题】:癸酉闰十二月朔旦入夜雪复作静言岁斯人艰食展转不能寐强沃一杯径醉因成此诗
-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昌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生志气立,所贵功昌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句子出处:唐·陶翰《赠郑贵外》,胸怀远大类名言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