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耒《夏日》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夏日
张耒
长夏江村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楚州淮阴(今江苏淮安淮阴)人。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授临淮博士。曾任秘书省正字、起居舍人等官职。哲宗绍圣元年(1094),出知润州,因入元祐党籍,移知宣州。四年(1097)谪监黄州酒税。元符二年(1099),再移复州监酒。三年(1100)后,曾任黄州通判、知兖州等职。徽宗崇宁元年(1102),复因列入元祐党籍而被责授房州别驾、黄州安置,住东柯山西麓。崇宁五年(1106),赋闲,寓居陈州(今河南淮阳)。张耒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诗风平淡自然,多反映现实,四库全书收宛邱集七十六卷,全宋诗录其诗二卷。夏日为作者夏日三首中的第一首,当为作者闲居陈州时所作。
前六句写景。起句扣题写对江村夏日的总体印象,交代了时间、地点、气候特点,以领起全篇。时间为长夏,地点为江村,气候特点是风和日丽,诗人还特别强调了一个“清”字,使人联想到清净、清幽、清凉、清闲、清和,可见作者的心情也不错。
以下三句具体描写了夏日白天所见景象。次句写屋檐下鸟巢里燕子与麻雀都已长大。“檐牙”指屋檐边缘呈牙齿状起装饰作用的瓦,这里代称屋檐。三句写蝴蝶张开翅膀在花丛中飞舞着。“蝶衣”即蝴蝶翅膀。“晒粉”,蝴蝶翅膀多粉,故称蝴蝶张开翅膀为晒粉。四句写在晴天,蜘蛛正忙着在屋角添丝织网。这些小动物的共同特点是都充满了活力,也表明诗人充满着生活的情趣。
颈联写夜晚所见所闻。五句诉诸视觉,写疏朗的窗帘邀请月亮在屋内洒下月光,“邀”采用了拟人的方法。六句诉诸听觉,写头枕在空心的凉枕上能够听到悦耳的溪水声。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嘈嘈”形容优美的琵琶声,这句诗中的“嘈嘈”显然也是用来形容溪水声之优美。不说自己听到溪水声,而写空心枕头容纳溪水声,将溪水声加以物质化,就更加形象,也更加新颖。这也表明夏夜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平静。“虚枕”即空心枕头。
尾联表达了欲隐居的愿望。七句用两鬓久已斑白来说明自己早就衰老了。八句写自己要过隐居生活,“樵渔”即砍柴打鱼,用以代指隐居生活。
北宋后期党争非常剧烈,张耒也深陷其中,并因为被列入元祐党籍而一再受到罢官、外任的处分,直到赋闲在家。如何对待生活道路上的挫折,张耒采用了极其平和的心态,夏日往往令人烦躁不安,在他的笔下却变得如此和谐而愉悦,多少也能给我们一点生活的启迪。
-
【注释】:张鎡是宋代名将张浚的后代 ,临安城里的豪富。南宋小朝廷虽蜗居在“一勺西湖水”边,但大官僚家庭依旧是起高楼,宴宾客,修池苑,蓄声妓。据《齐东野语》记载,张鎡家中 ,“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 ,“姬侍无虑百数十人,列行送客,烛光
-
[魏]阮籍一夕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
-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以耗
名言: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法于阴阳, 和于木数, 食饮有节, 起居有常, 不妄作劳, 故能形与神俱, 而尽终其天年, 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 以酒为浆, 以妄为常, 醉以入房, 以欲竭其精
-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作品赏析吴齐贤《论杜》曰:“唐人作诗,于题目不轻下一字,而杜诗尤严。”此诗题目,就颇令人感觉跷蹊。
-
作者: 滕云
-
这首诗的结构也很别致。第一、二两节各六句:第一节写别家上路时情景,第二节写途中所见景物及自己主观心情随客观景物之变化而变化的心理活动。“华志”二句自为一节,是前两节的一个小结。“推琴”二句又成一节,似用旁观者口吻结束全诗。这是作者从主观
-
波映横塘柳映桥,冷烟疏雨暗亭皋。春城风景胜江郊。 花蕊暗随蜂作蜜,溪云还伴鹤归巢。草堂新竹两三梢。 陈铎,字大声,是明代中叶著名的词曲家,况周颐盛推其词,以为“全明不能有二”。陈铎的词集名《草堂余意》
-
杨一清:游温泉记 杨一清温泉螳川胜景,非特南国重而天下亦驰誉焉。盖泉之微妙,不尽其说,穷源溯流,大抵天地之功用、二气之良能也。吾友
-
江夏赠韦南陵冰 【作者】:李白【年代】:唐 胡骄马惊沙尘起,胡雏饮马天津水。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 西忆故人不可见,东风
-
莫怪红巾遮面笑,春风吹绽牡丹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