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房溪二首》作者|全诗原文|赏析|鉴赏
杨万里
山路婷婷小树梅, 为谁零落为谁开?
多情也恨无人赏, 故遣低枝拂面来。
青天白日十分晴, 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 雨声那得此声清?
明发房溪,在本集中收在南海集,当是淳熙七年(1180)赴广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任途中所作。
第一首写路边的梅花。前两句写梅花的寂寞。“婷婷”,是美好的样子。山路旁一小树梅花,正在盛开,呈现出动人的意态。可是生长在这荒僻的地方,又有谁注意到呢?在寂寞中开花,又在寂寞中零落,这就是它的处境和命运。这两句的内容、意境与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相近,但王诗含蓄内敛,杨诗则外露直致。
三四两句转写梅花的“多情”:“多情也恨无人赏,故遣低枝拂面来。”这里所描写的实际上只是梅枝拂面这样一个细节。但在诗人的想象中,这正是寂寞开无主的山梅多情的表现,它多么希望有人见赏啊。三句点“多情”、点“恨”,四句说“故遣”,这山梅就被人格化了,变成了有情之物。诗人在山梅身上发现了多情而又无人见赏的幽谷佳人的形象与个性,或者说,是诗人把这样一种形象与个性赋予了路边的山梅。不用说,这山梅中有诗人自己的影子。
第二首写松梢霜水的清韵。首句先写天气的晴朗,次句突作意外的转折:“轿上萧萧忽雨声。”这就出现了波澜,构成了悬念,逗出下两句。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抬头仔细观察,这“雨声”原来并非自天而降,而是从松梢滴落。这才知道,适才的“雨声”乃是松梢凝霜融化后滴落的霜水声。霜既洁白晶莹,松梢也是清洁无尘,松梢上的霜水自然极“清”,不但晶莹澄澈,而且还带着泠泠清韵。诗人虽然只写其声之“清”,但在读者的感觉印象中,这松梢霜水却具有清声、清色、清质等一切清纯的美。按一般绝句的写法,一二两句构成悬念之后,三四两句只要加以解释就可以了。但诗人却把晴日雨声的谜底在第三句直接挑明,然后又在这基础上,回过头去将“霜水”声与一般的“雨声”作比较,逗出第四句来。这就使诗意多了一层曲折,诗境也显得更为深邃。陈衍说:“他人诗,只一折,不过一曲折而已;诚斋则至少两曲折。他人一折向左,再折又向左;诚斋则一折向左,再折向左,三折总而向右矣”(陈石遗先生谈艺录)。这段精到的评论很可以用来说明这首小诗的艺术构思。
-
【3095】佛学入门(太虚大师著,湘潭大学出版社,15 5万字,2011年4月第1版,19 8元)△共分四章:1.佛学概论:因缘所生法(五乘共学);
-
论礼貌[英国]培根 著何新 译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
-
〔离骚题作山中人〕山寂寂兮无人。又苍苍兮多木。群龙兮满朝。君何为兮空谷。文寡和兮思深。道难知兮行独。悦石上兮流泉。与松间兮草屋。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神与枣兮如瓜。虎卖杏兮收谷。愧不才兮妨贤。嫌
-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鸠两山相对鸣。 朱熹以理学家著称于世,思想学术上具有多方面的成就,文学上也
-
杜牧 满怀多少是恩酬,未见功名已白头。 不为寻山试筋力,岂能寒上背云楼! 题为《冬日题智门寺北楼》,诗从自己情怀写起。第一、二句,言于平昔亲友之恩,日夜思以为国家建功立业来相酬报;但功名未立,人已头白
-
散文。袁鹰著。写于1960年。作品为忆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生活的一组短文,由“茨坪灯火”、 “红军路”、“青山翠竹”、 “风雨狮子岩”等节组成。作者抚今追昔,畅述感怀,盛赞英雄的井冈山人和中国人民坚韧顽
-
《海棠》咏海棠 海棠被人誉为“花中神仙”。“
-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理会是非遣,性达开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吴中盛文
-
一 永遇乐bull;天长印象 张子耀 大美天长,灵山秀水,春光无限。福地千秋,风流倜傥,古韵新歌婉。东邻吴越,西连衡楚,鱼米共生池苑。芙蓉镇、探花使者,状元美誉声远。 显昭抗大,弹洞山壁,短剑长刀征战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