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原文、注释和鉴赏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注释】
(1)这首绝句写于唐亡后不久的梁开平四年(910),诗人时年六十七岁。题中的沙县 (今福建省沙县)、尤溪县(今福省建尤溪县),均在闽江支流尤溪中下游,处于福建中部。 泉州:今福建省泉州市。值:逢。泉州军:泉州藩镇的军队。
(2)潺湲:水流舒缓。
(3)尽无鸡犬:到处不见一只鸡犬。有鸣鸦:偶而听到几声乌鸦的啼叫声。
(4)落:村落,村庄。寒食:清明节前两天为寒食节,这天禁止白天烧火、晚上点灯。
(5)人烟:此处指居民。
【赏析心得】
这首写景诗,是唐朝灭亡不久,作者避难闽中(今福建省中部地区)所写。作 者系已过花甲的老人,生当唐室末造,素有匡复之志,为唐朝最后一个皇帝昭宗所 倚重,欲任为宰相。但当时朝廷被降唐之黄巢部将朱温(皇帝赐名为朱全忠)所控 制,有志不得伸,终被朱贬逐出朝。他辗转南下,于昭宗天佑三年(906)到达福州, 投靠威武节度使王审知。次年朱温篡唐,建立梁王朝,王受封号为闽王。韩又流寓 沙县尤溪,最后定居泉州南安县。韩偓亲眼目睹大唐灭亡,内心悲冷,无以言状。 如今,看见唐亡后,藩镇军队扰民罪恶,更是悲中添愤,写下此首绝句,予以揭露, 稍减心头之恨。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作者沿着闽江支流尤溪,从沙县至尤 溪县,所经村落皆空、荒芜凄凉。他悲愤地指出这是泉州藩镇之军抢掠过后所造成 的恶果。作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用他的妙超之笔,将泉州藩镇军队的扰民罪恶绘声 绘色地描写出来。农村景象中,河水照样缓缓地流淌,太阳东升西落,夕阳照旧斜照。 然而,与之相比的是,所到之处,不见一只鸡和犬,只是偶而听见一两声乌鸦的啼 叫声,藩镇战乱,将农村洗劫一空,呈现的是满目荒凉。“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 人烟空见花”。作者走过千万村庄,每个地方都像寒食节那样冷冷清清,白天不见 炊烟,夜晚不见灯火,路上、村里看不见一个人影,看见的只是自开自落的山花。
作者充分运用对比手法,首两句用“水自”“日自”两“自”字描绘广大农村“尽 无”鸡犬、“有”鸣鸦的极目荒凉;末两句以“不见”人烟与“空见”花的对比, 又加重战后农村荒芜的渲染,对藩镇祸害的揭露和谴责入木三分、令人切齿痛恨。
-
沈括《采草药》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 1 。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 2 。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则津泽皆归其根 3 。欲验之,但取芦菔、
-
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周,则至于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越若来三月,惟丙午朏。越三日戊申,太保朝至于洛,卜宅。厥既得卜,则经营。越三日庚戌,太保乃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我爱积极累古诗词手抄报,内容包括我爱古诗手抄报,我爱古诗词手抄报怎么做,我爱古诗词手抄报怎么做。古诗鉴赏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注解:窥:窃伺。2、临洮:今甘肃泯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译文:黑夜里北斗七
-
[清]高珩天风争顺逆,人事有参差。昨我停舟处,知君得意时。高珩(1612—1697),字葱佩,
-
作者: 〔台湾〕龚鹏程 【原文】: 鲁迅曾说孤独的雪
-
剪剪黄花秋后春,霜皮露叶护长身。生来笼统君休笑,腹内能容数百人。初看起来,这是一首平淡无奇的咏物诗。如果细细地体味一下,就可发现尽
-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
-
国学名句“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出处和解释
【名句】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 语出汉代徐干《中论·治学》。君子心中从来不随便产生什么别的念头,有念头那就一定是学习;其身体从来不随便行动,要行动那就一定是去拜师求教。说明君子心无
-
扰扰万生同大块,枪榆不羡培风背。青丘已吞云梦芥,黄河复缭天门带。长讥韩子隘且陋,一饱鲸鱼何足脍。东坡也是可怜人,披抉泥沙收细碎。逝将归修八节滩,又欲往钓七里濑。正似此鱼逃网中,未与造物游数外。且将新句
-
诗歌借景抒怀,情景相生,风格雄健而意境苍凉,抒发了诗人悲秋之情与羁旅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