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卜》原文|翻译|赏析
清·李渔
生萝卜切丝作小菜,伴以醋及他物,用之下粥最宜。但恨其食后打嗳1,嗳必秽气。予尝受此厄于人2,知人之厌我亦若是也,故亦欲绝而弗食。然见此物大异葱蒜,生则臭,熟则不臭,是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者等也。虽有微过,亦当恕之,仍食勿禁。
1打嗳(ai ):打嗝。2“予尝”句:意为我曾受过别人吃萝卜打嗝气味的伤害。
【析点】 萝卜是一种极为普通的小菜,它既没有鸡鸭鱼肉的肥美,更没有海味山珍的名贵,但切成细丝,伴醋等佐料,“下粥最宜”。读着李渔所写的这种吃法,我们也不免口生清爽鲜脆之感,难怪李渔对之“食”有独钟。不过萝卜也有“缺点”,吃后打嗝,有点令人生厌,所以李渔一度“欲绝而弗食”。但是,萝卜又异于葱蒜,“熟则不臭”,所以但吃无妨。由“最宜”到“欲绝”再到“勿禁”,三转三折,三咏三叹,叙写萝卜,即使不算“淋漓”,也说得上“尽致”。但更绝的是在这转折咏叹之中,作者更有一段奇思妙想:萝卜的“生则臭,熟则不臭”,“与初见似小人而卒为君子”的人相同,由物而联想及人,这正是我国咏物的优良传统。李渔把咏物诗的手段移注到咏物的笔记短文上,开拓了短文的境界,而给读者以启示:人的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初期印象未必就是其全面或本质,识人、交人、用人,不可以第一印象定取舍。“宽小过,总大纲”(后汉书·班超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李渔从小小的萝卜,生发出了这样的大道理。
短文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发掘出前人未见的事理,叙写出前人未有的情怀,这是李渔这篇咏物散文的独到之处
-
褰裳 作者: 郝建国 【本书体例】
-
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其二)》 蓬蒿今日想纷披,冢上秋风又一吹。② 妙质不为平世得,微言惟有故人知。③ 庐山南堕当书案,湓水东来入酒卮。④ 陈迹可怜随手尽,欲欢无复似当时。 【注释】 ①王逢原:北宋诗
-
秋夕 作者: 杜牧 【原诗
-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①去郭轩楹敞②,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③,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
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这是一首抒写离恨的词。
-
外戚封侯自有恩,平明通籍九华门。金唐公主年应小,二十君王未许婚。
-
六五行顺逆,相生相克 【原文】 五行有合(1)法,木合火,水合木,此顺而合。顺者多富,即贵亦在浮沉之间。金与火仇(2),有时合火,
-
【注释】: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什么意思|大意|注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暂出城门蹋青草,远于林下见春山。应须韦杜家家到,只有今朝一日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