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橘启》原文|翻译|赏析
南朝·梁·刘峻2
南中橙甘3,青鸟所食4。始霜之旦,采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5。皮薄而味珍,脉不粘肤6,食不留滓。甘逾萍实7,
冷亚冰壶8,可以熏神9,可以芼鲜10,可以渍蜜11。毡乡之果12,宁有此邪?13
1启:古时书信的一种。2刘峻(462-521):字孝标。南朝梁学者、文学家,有刘户曹集。3南中:指江南。橙(cheng)甘:橙子、黄柑。均属橘类。甘:同“柑”。4青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鸟。5劈:剥开。噀(xun):喷。6脉不粘肤:橘络和橘瓤不粘连。7逾:超过。萍实:疑指苹果一类水果。8亚:次于。冰壶:玉壶之冰。9熏神:使精神振作。10芼(mao)鲜:即芼羹,本指用菜和肉做成的汤,此指用橘子做的羹汤。11渍(zi)蜜:用蜂蜜浸渍成蜜饯。12毡乡:指酉北少数民族地区,他们用毛毡做帐幕,故称毡乡。13宁:岂。
【析点】 这是刘峻送鲜橘给友人时附的一封小启。状物生动简净,构思精妙别致,使这封咏物小启情趣盎然,极具可读性。
小启大部分篇幅笔落实处,写奉赠友人的鲜橘。“风味照座”、“香雾噀人”,绘气味之芳香;“皮薄而味珍,脉不粘肤,食不留滓”,状果质之优良;“甘逾萍实,冷亚冰壶”,抒口感之甘美;“熏神”、“芼鲜”、“渍蜜”,则分述其功用。所有这些描述都是友人初得橙柑尚未品及的。对友人眼前可见的橙柑之形、橙柑之色,虽不赘一语,但透过生动的描述,却不难想见那实黄叶绿的诱人鲜色。这样,鲜橘色、香、味一应俱全,真令人垂涎。至于开篇先写神话中之“青鸟”,不仅起笔高远,给人缥渺之感,且暗示“南中橙甘”实为“神品”,从而收到“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尝”的效果。
清人许梿称许此文:“结画短篇,朗润芳烈,读之觉生香如挹纸上。”然而,“纸上生香”之外,小启的真妙处还在末句“毡乡之果,宁有此邪”的生情纸上。单看此语,自问自答,不过是与友人的戏言,强调此橘之特异,活泼幽默而已。但联想刘竣八岁被掳入北朝,家贫如洗,齐永明中才得返家乡的身世遭遇,则作者对故园的一腔热爱与自豪之情,深寓其中矣
-
苏轼 徐熙杏花 江左风流王谢家 ① ,尽携书画到天涯。 却因梅雨丹青暗,洗出徐熙落墨花 ② 。 赵昌芍药 倚竹佳人翠袖长,天寒犹着薄罗裳 ③ 。 扬州近日红千叶,自是风流时世妆。 赵昌踯躅 枫林翠壁楚
-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
【名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注释与译文]这是描写赤壁奇险风光之句,大意是:陡峭的石壁刺穿了晴空,惊人的波涛拍击着江岸,卷起的浪花象千万个雪堆聚在一起。这三句,有仰观,有俯视;有远景,有近
-
《徐震·学礼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礼奚由起①
-
【4483】日本的“近代”是什么:问题史的考察(〔日〕三谷太一郞著,曹永洁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7 5万字,2019年6月第1版,69元
-
孤 ① 始举孝廉 ② ,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 ③ ,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 ④ ,始除残去秽 ⑤ ,平心选举 ⑥ ,违忤诸常侍 ⑦ 。以为强
-
清诗到乾、嘉时代,神韵说的流弊已十分显著,于是格调说起而补其虚,性灵说又起而救格调说之弊,而翁方纲则大张学人之诗的旗帜,提出肌理说的论诗主张,与性灵派抗衡,得到了同时代钱载的唱和,至道、咸时期,程恩泽
-
南朝·宋·刘义庆王子猷居山阴2,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写生病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生病的诗句,关于“生病”的诗句,描写生病的诗词。病起书怀宋代:陆游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
-
古文观止·谷梁传·虞师晋师灭夏阳 非国而曰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