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徐震·学礼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徐震·学礼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徐震·学礼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礼奚由起?起于人之常情尔。人之常情,莫不美忠信。故记曰:“忠信,礼之本也。”制以典章,箸以器物,表以仪节,此其末也。末不可以拘滞。故典章也,器物也,仪节也,皆因时而变者也,惟忠信则不可改。知此义也,庶几得其大者焉。今夫没溺于私欲,求逞于当前,而无恤其他,此可谓丧失本心,反易常情矣。名之曰恣睢狂惑人,不为过也。若然者,宜其以礼为厉己,必欲毁之而后快。亦有务其末而弃其本,此与恣睢狂惑者何异?嗟呼!学者于此不可不辨也。余友王子欣夫与余交十余年,始相识时皆二十许人。而君独端凝(11),无少年轻妄气。其后,吾乡吕诚之、庄通百、吴伯乔、陆忍謇诸君子,因予得交于君,咸推许之,以为温恭有德也。君学文于金先生松岑,受经于曹先生叔彦,尤笃志于三礼(12),因名其斋曰学礼斋,请余为铭。余惟礼之大端有八(13):恕以待人,谦以处己,和以治心,宽以容物,仁以利众,义以定分,俭以自克,勤以将事(14)。所以为忠信者统是矣。君之立身行己,固常以此为蕲向(15),纵不以三礼为专业,亦云能得其大者矣。可不谓之善学礼乎?若乃晰于旧文,精于训诂(16),审于名物(17),在君为学问之余事。盖乐其本而爱其末,亦情之所宜然也。岂曰学礼之意专在于是哉?为之铭曰:维学之本,在美其身。发为光辉,乃施及人。亹亹王君(18),忠信是践。爰举学礼,永以自勉。世乱道丧,人失其常。纵欲败度,天地晦晄(14)。振我心志,是蔉是穮(20)。弗植弗耘,何有稼苗?匪独行之(21),宜共明之。凡百君子(22),敬而成之。十二月。【注释】①奚:何。②记:礼记的简称。下句出于礼记·礼器。③典章:制度,法令。④箸:附着。⑤表:标记。⑥庶几:差不多。⑦逞:得逞。⑧恤(xu):顾惜。⑨恣(zi)睢(sui):狂妄、凶暴貌。狂惑:狂妄昏惑。⑩厉:虐害。(11)端凝:庄重。(12)三礼:儒家经典周礼、仪礼、礼记的合称。(13)惟:思。(14)将事:行事。(15)蕲向:理想,志向。(16)训诂:解释古书中词句的意义。分开来讲,用通俗的话来解释词义的叫“训”,用当代的话来解释古代词语,或用普通流行的话来解释方言的叫“诂”。(17)名物:指名号和物色。亦指名称和物产。(18)亹(wei)亹:勤勉貌:不倦貌。(19)晦晄(huang):昏暗。指社会黑暗,世道混乱。(20)蔉(gun):以土培苗根。穮(biao):耘田除草。左传·昭公元年:“譬如农夫,是蔉是穮。”杜预注:“穮,耘也;壅苗为蔉。”(21)匪:通“非”。(22)凡百:概括之辞。诗·小雅·雨无正:“凡百君子,各敬尔身。”郑玄笺:“凡百君子,谓众在位者。”【译文】礼从哪里产生?产生于人之常情罢了。人之常情,没有不认为忠信是美的。所以礼记说:“忠信是礼的根本。”制定法律制度,铭刻在器物上,在仪节上表现出来,这是它的末节。末节不可以拘泥。所以法律制度、器物、仪节,都因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只有忠信不可改变。知道了这个道理,差不多就抓住了要点。今天人们沉溺在私欲当中,企图得逞于当前,而不顾其他,这可以说是丧失本心,违反常情的。说他是狂妄糊涂人,不算过分。像这样的人,自然会认为礼是虐害自己的,一定要把礼毁掉才会感到快乐。也有重视末节而丢弃根本的,这与狂妄糊涂的人有什么差别?啊!学者对此不可不分辨。我的朋友王欣夫与我交往十余年,开始相识时都是二十多岁的人。而王欣夫独自庄重,没有青年的轻妄习气。以后,我乡吕诚之、庄通百、吴伯乔、陆忍謇诸位君子,通过我得以结交于王欣夫,都推许他,认为他温恭有品德。王欣夫学文于金松岑先生,受经于曹叔彦先生,对周礼、仪礼、礼记尤其专注。于是给他的书斋命名为“学礼斋”,请我写铭。我考虑礼的大方面有八条:以恕来对待别人,以谦虚对待自己,以平和治理自己的心,以宽容容纳别人,以仁来利于众人,以义来确定本分,以俭来约束自己,以勤奋来行事。用来做忠信的事统共是这些。王欣夫的立身行己,当然常以这些为志向,纵然不以三礼为专业,也可以说能得其要点了。可以不说他是善于学礼的吗?至于明晰旧文,精于训诂,精密地了解名物,在王欣夫来说,不过是学问之余事。大概喜爱礼的根本,又喜爱礼的末节,亦是理所当然的。怎么能说学礼之意只在这里呢?为之铭说:学的根本,在于使自身美。发出光辉,才施及别人。勤奋的王欣夫,实行的是忠信。于是表明学礼,是永远用来自勉的。社会混乱,大道丧失,人们也失去了正常。纵欲无度,天地昏暗。振奋我的精神,勤奋耕耘。不种植不耕耘,哪里有庄稼?不仅要实行它,还应该使大家明白它。各位君子,恭敬地成就它。十二月。

猜你喜欢
  • 岑参《虢州南池候严中丞不至》全诗赏析

    池上日相待,知君殊未回。徒教柳叶长,漫使梨花开。驷马去不见,双鱼空往来。思想不解说,孤负舟中杯。

  • 《发白马赏析》

    此诗歌颂中原汉族政权的一位将军发兵出征,讨伐胡兵,大获全胜后,刻石勒功,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   全诗分两段。“朝那”以上为第一段,写发兵攻伐。首二句写发兵行军,旌旗逶迤,渡过黄河。“箫鼓”四句写军队声势浩大,箫鼓响彻山川,如

  • 李商隐《锦瑟》全诗赏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品赏析【注释】:古瑟有弦五十条。柱,调整弦的音调高低的支柱;思读去声

  • 甄宓:这个比貂婵还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国最大的悲剧

    她是甄宓,有人说她本名叫甄洛,也有人说叫甄姬,《三国志》只称甄氏。她在曹操的心上,曹丕的床上,曹植的笔上,这个比貂婵还美的女人,活成了三国最大的悲剧。

  • 《祈祷)(闻一多)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祈祷闻一多》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 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 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 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 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 谁

  • 《丙辰春,再至江户。幼蘅将返国,同人招至赏析》

    原题:丙辰春,再至江户。幼蘅将返国,同人招至神田酒家小饮,风雨一楼,互有酬答。辞间均见风雨楼三字,相约再造神州后,筑高楼以作纪念,应名为神州风雨楼,遂本此意,口占一绝,并送幼蘅云。⒄   ⒄丙辰:1916年。那时袁世凯已窃国称帝,作者在上年

  • 《幼女词·毛铉》原文与赏析

    毛铉下床着新衣,初学小姑拜。低头羞见人,双手结裙带。毛铉,字鼎臣,山阴(今浙江绍兴

  • 白居易《过裴令公宅二绝句》全诗赏析

    风吹杨柳出墙枝,忆得同欢共醉时。每到集贤坊地过,不曾一度不低眉。梁王旧馆雪濛濛,愁杀邹枚二老翁。[此句兼属梦得。]假使明朝深一尺,亦无人到兔园中。 作品赏析【注释】:原序:裴令公在日,常同听杨柳枝歌,

  • 《猴梨园》原文|翻译|赏析

    明·徐芳2余乡有乞者,负小簏牵猴至人家3,簏中所藏,皆假面服器,优人之所用者4。乞者

  • 《疯子与维纳斯》鉴赏

    作者: 王幅明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