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报秦嘉书》原文|翻译|赏析
汉·徐淑2
既惠音令3,兼赐诸物4。厚顾殷勤,出于非望。镜有文采之丽,钗有殊异之观,芳香既珍,素琴益好。惠异物于鄙陋5,割所珍以相赐,非丰恩之厚,孰肯若斯。览镜执钗,情想髣髴6。操琴咏诗,思心成结。敕以芳香馥身7,喻以明镜鉴形,此言过矣8,未获我心也。昔诗人有“飞蓬”之感9,班婕妤有“谁荣”之叹10。素琴之作,当须君归11;明镜之鉴,当待君还。未奉光仪12,则宝钗不设也;未侍帷帐,则芳香不发也。
1 徐淑有答夫秦嘉书,故本文称“又报”。二文均载艺文类聚。2 徐淑:秦嘉妻,其夫病死后,哀痛过甚而卒。3 惠:赠。音令:美好的语言。此指书信,即前文重报妻书。令:美、善。4 诸物:指前文所述镜、钗、香料、素琴四物。5 鄙陋:自谦之词。6 髣髴:同“仿佛”。7 敕(chì):告诫。8 过:错。9 飞蓬之感: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意为丈夫行役在外,妇人在家无心修饰打扮自己。10“班婕妤”句:班婕好汉成帝时被选入宫,初颇得宠,后为赵飞燕所谗,退居长信宫侍奉太后。所作自悼赋中有“君不御兮谁为荣”句。谁荣:为谁荣,为谁打扮之意。11须:待。12光仪:此指丈夫漂亮的仪容。
【析点】 这封信是徐淑对上篇秦嘉的重报妻书的复信。回信围绕赠物,反复申辩,层层展开;柔情蜜意,流溢其间。
第一层从正面入手,首先表达了对秦嘉来信及赠物的感谢。接着睹物思人,通过赞誉赠物以及“览镜执钗”、“操琴咏诗”时的“情思髣髴”、“思心成结”,表现对丈夫的无限思念之情。第二层从反面入手,先是不同意秦嘉来信中有关赠物的教诫,认为“此言过矣,未获我心也。”初读令人心生疑惑。接着作者巧妙运用诗经“飞蓬之感”,班婕妤“谁荣之叹”两个历史典故,贴切地反映出自己因远离丈夫而无心打扮的心境。最后以两组不同句式的对偶句,反复强调共同的主题,即只有等丈夫归来后,素琴、明镜、宝钗、芳香等赠物才会得以启用。至此,读者心释然,而作者对丈夫刻骨铭心、忠贞不渝的爱情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
全篇语言骈丽,用典贴切,结构精妙,毫无斧凿之嫌。如此感人至深的佳作,实为真情所致。无怪乎徐淑因夫病死哀痛过甚而卒了。在压抑人性的封建时代,秦嘉和徐淑夫妇以其书信往返、诗歌赠答的方式表达深挚的感情,在中国文学史上谱写了一段佳话,其作品也因一个“情”字而具有了独特的文学价值
-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重阳节古诗词幼儿园,内容包括幼儿园孩子可以背的关于重阳节的诗词,幼儿园大班重阳节尊敬爷爷奶奶的诗歌,幼儿园大班重阳节尊敬爷爷奶奶的诗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1]注释译文:作品注释:(1)
-
诗写在牛郎织女团聚的时刻,女子独居空房,抒发其幽怨之情。此诗中的吟咏者一说是宫女,一说是闺中少妇。
-
新酒此时熟,故人何日来?自从金谷别,不见玉山颓。疏索柳花碗,寂寥荷叶杯。今冬问毡帐,雪里为谁开?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祝长辈痊愈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急需祝长辈康复的诗词,老人家病了,求一首祝他老人家早日康复的诗,求一首祝老人家早日康复的打油诗。1.得知你受伤,真有些为你担心,感觉好一些了吗?还疼不疼?别忘了吃药。疼痛的滋味不好受,希望你多休息,别忘了吃药。祝你早日安康! 2.打
-
《春痕》 冯沅君(1900~1974)著。中篇小说。1926年上海北新书局出版,1929年再版。作品通过一对青年知识分子的恋爱故事,表达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主,反对封建礼教的主题。作者说:“《春痕》是
-
作者: 〔西班牙〕麦斯特勒思 【原文】: 一 当年青
-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 ①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 ② 。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荀子·劝学篇》 【注释】 ①蒙鸠:鸟名,又名鹪鹩(jiao liao),筑巢精巧。
-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赏析】: 李白于天宝三载
-
韩退之送郑十校理序 秘书,御府也。天子犹以为外且远,不得朝夕视,始更聚书集贤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