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伊一倍》原文|翻译|赏析
隋·侯白
高祖尝读文选2,有郭璞游仙诗3,嗟叹称善。石动筩起曰4:“此诗有何能?若令臣作,即胜伊一倍。”高祖不悦,曰:“汝是何人? 自言作诗能胜郭璞一倍,岂不合死5!”动筩即云:“大家即令巨作6,若不胜一倍,甘心合死。”即令作之。动筩曰:“郭璞游仙诗云:‘青溪千余仞7,中有一道士。’臣作云:‘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岂不胜伊一倍?”高祖始大笑。
1本文选自启颜录。伊:他。2高祖:指南北朝时北齐的第一个皇帝高欢。文选:书名,世称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编,选录先秦至梁各种文体的文章。3郭璞:晋朝诗人,以作游仙诗著称。4筩:(tong)。5合:该。6大家:古代宫中侍从对帝、后称“大家”。7仞(ren):古长度单位,约合今七八尺。
【析点】 石动筩是南北朝时期一个极善诙谑的人,他身为北齐高祖身边侍从,不时起着引发君王开怀一笑的作用。
在诗歌创作上,若说“超过某人”,是在技巧上、力度上、意境的深远上。郭璞是前代大诗人,是“游仙”诗写作的一等高手,要胜过他,几成梦呓。石动筩却在君王面前大夸海口,说能“胜伊一倍”,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且又是在君王胜赞郭璞之时唱反调,更有些“捋虎须”的味道。果然,高祖不悦,斥责之后骂他“岂不合死!”读至此,真令人不能不为石动筩捏一把汗。
只见此刻的石动筩却不紧不慢地说出两句诗——“青溪二千仞,中有二道士”,这哪里说得上是诗,淡而无味的大白话。可他以“二千仞”相对郭璞的“千余仞”,以“二道士”相对郭璞的“一道士”,的的确确地“胜伊一倍”! 不要忘记了,石动筩最初提出的条件就是要胜过一倍,而这就是他打下的埋伏。他不是在诗歌的意境上与前人较量,而是偷换了较量的条件,在数目上“胜伊一倍”,二比一大一倍,“其谁曰不然!”“包袱”就在这里!
这篇短文恰似当今单口相声一个小段
-
这是杜甫写给其好友元逸人(元丹丘,隐道士)的诗,前几句用典终南山东蒙峰和《抱朴子》、《神仙传》、《述异记》等典籍中的意象,描述玄都坛的景色,赞扬元逸人的修行;末四句称其道行之高,超尘脱俗,服芝草琅玕等仙家之食,居在高垂铁锁的仙人之居,处
-
历代诗人的笔下,绵绵不断的细雨总是和“愁思”难解难分的,如:“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但是在蒋捷词里,同是“听雨”,却因时间不同、地域不同、环境不同而有着迥然不同的感受。词人
-
1978年夏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一次表现主义*文学与艺术展览会。这个展览,题为《巴黎-柏林》。展览结合魏玛共和国时代政治和艺术背景,详尽地
-
【名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释与译文]好风,指春风。青云,高空,喻极高的名位。这两句词用柳絮的口吻说:我要凭借春风的力量,让它把我一直送上高高的云端,在歌咏柳絮的词句背后,使人得以窥见薛宝钗渴
-
髯尹超然定逸群,南游端为访云门。谪仙归侍玉皇案,老鹤来乘刺史轓。已觉簿书哀老子,故知笾豆有司存。年来齿颊生荆棘,习气因君又一言。
-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出处】唐白居易《 长恨歌 》 【翻译】鸳鸯瓦上落满了冰冷的霜华,翡翠被冷谁与我共温暖。 【赏析】屋顶上的鸳鸯瓦已覆上厚厚的白霜,翡翠被中冷凄凄的,又有谁来相
-
你说不爱你说不爱我我并不苦恼从你温柔的眼神我看见火在燃烧你说不爱我我并不苦恼那是你用佯嗔和说谎来掩饰心跳我问你在爱谁你说一个都不爱
-
《学者志正而不息,则熟于天理,虽有未知,闻言即喻,不待广譬也.逊志而敏求,则言易相入,
《学者志正而不息,则熟于天理,虽有未知,闻言即喻,不待广譬也。逊志而敏求,则言易相入,但微言告之而无不尽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
-
新树低如帐,小台平似掌。六尺白藤床,一茎青竹杖。风飘竹皮落,苔印鹤迹上。幽境与谁同,闲人自来往。
-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①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②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③ 。(《老子·二十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