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书画真伪》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书画真伪》原文|翻译|赏析

宋·沈括

李学士世衡喜藏书2,有一晋人墨迹,在其子绪处。长安石从事尝从李君借去3,窃摹一本4,以献文潞公5,以为真迹。一日,潞公会客,出书画,而李在坐,一见此帖,惊曰:“此帖乃吾家物,何忽至此?”急令人归取,验之,乃知潞公所收乃摹本。李方知为石君所传。具以白潞公6。而坐客墙进7,皆言潞公所收乃真迹,而以李所收为摹本。李乃叹曰:“彼众我寡,岂复可伸8?今日方知身孤寒9。”

1本篇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标题为选注者所加。2学士:古代掌管文字撰述的官员。3从事:地方军政长官延用的助理人员。尝:曾经。4窃摹:私下临摹。5文潞公:文彦博。北宋大臣,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封潞国公。6具:同“俱”。白:告诉。7墙进:形容众人一起进逼的阵势。8伸:表白。9孤寒:家世寒微,无可依恃。

【析点】 鉴定古书画的真伪的确是门大学问。真正高明的鉴赏者,大都集收藏家、书画家、鉴赏家于一身。文中的李世衡就是这样的。有人“窃摹”一晋人墨迹,手段极为高明,但最终还是为他的慧眼所识破。无奈众人一口咬定潞国公所收为真迹,他所收反倒为摹本。这若说穿了,只在于潞国公位高势大,众人极尽溜须拍马、曲意逢迎之能事。想来潞国公出示所谓“真迹”时,一定是得意洋洋的,而世衡之举不免让他当众出丑,所以他索性一言不发。在这般虚伪的人情、人心面前,李世衡再独具慧眼又能奈之何? 难怪他发出如此深沉的慨叹:“彼众我寡,岂复可伸? 今日方知身孤寒。”

在一幅古人墨迹前,“身孤寒”者的真话尚不被取,其他要事,更何“可伸”? 沈括这则笔记的记述,其意义是绝不仅仅局限于书画鉴赏的。

沈括并非文学家,梦溪笔谈也非文学作品,但沈括的记述决不乏生动精彩处:李世衡“一见”墨迹大“惊”的神情,反映了他此刻种种的内心活动——文彦博的墨迹从何而得? 莫非自家的藏品已丢失?他“急令人归取,验之”,又显出他的沉着、细致、不贸然发问。特别是“墙进”一辞用以形容众人一窝蜂似的进逼之势,可谓传神之笔,令人拍案叫绝。

猜你喜欢
  • 《天平山中赏析》

    诗的前半段宛如一副工笔画,在绵绵春雨中,楝树开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于沾上了雨珠,显得格外娇艳和滋润。南风轻轻吹拂,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丛里,不时露出一树树金黄色的枇杷。这两句对得很工,“细雨”对“南风”,“楝花”对“枇杷”,从气候与植物两方

  • 范仲淹《咏蚊》全诗鉴赏

    饱去樱桃重,饥来柳絮轻。但知离此去,不用问前程。

  • 《某尼悟道诗赏析》

    【注释】:(本诗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作者为一不知名的比丘尼。)

  • 李白《送梁公昌从信安北征》全诗赏析

    入幕推英选,捐书事远戎。高谈百战术,郁作万夫雄。起舞莲花剑,行歌明月弓。将飞天地阵,兵出塞垣通。祖席留丹景,征麾拂彩虹。旋应献凯入,麟阁伫深功。

  • 岑参《巴南舟中夜市》全诗赏析

    渡口欲黄昏,归人争流喧。近钟清野寺,远火点江村。见雁思乡信,闻猿积泪痕。孤舟万里外,秋月不堪论。

  • 《我的诗歌我的歌》贾志英散文赏析

    一英国哲学家罗素说过这样的话:有三种单纯而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情无法抑制的渴望,对知识永不停止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

  • 《击壤歌·古歌谣》原文与赏析

    古歌谣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击壤”是古游戏名

  • 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

    【4328】百年颠沛与千年往复(王家范著,上海人民出版社,32 5万字,2018年2月第1版,68元)共3编:一、1.历史轨迹与“大历史”感;2.历

  •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醉舟》作品分析

    法国著名象征派诗人阿尔图尔·兰波*的代表作。一译《醉船》、《迷醉的船》。写于1871年,后收兰波《诗集》中。 这首诗共25节,每节4行,共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