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古文观止·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文观止·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鉴赏

古文观止·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

夏四月,取郜大鼎于宋。纳于大庙,非礼也。

臧哀伯谏曰: “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犹惧或失之,故昭令德以示子孙。是以清庙茅屋,大路越席,大羹不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衮、冕、黻、珽,带、裳、幅、舄,衡、紞、纮、綖,昭其度也。藻率、鞞、鞛,鞶、厉、游、缨,昭其数也。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旂旗,昭其明也。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今灭德立违,而置其赂器于大庙,以明示百官。百官象之,其又何诛焉? 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郜鼎在庙,章孰甚焉?武王克商,迁九鼎于雒邑,义士犹或非之,而况将昭违乱之赂器于大庙,其若之何?”公不听。

周内史闻之(11),曰: “臧孙达其有后于鲁乎! 君违,不忘谏之以德。”

【注释】 ①郜 (gao): 国名,姬姓,在今山东成武东南。鼎: 原为炊具,多用青铜铸成。古代常以鼎为立国重器。②臧哀伯: 名达,鲁大夫。③清庙茅屋: 清庙用茅草盖屋,以示节俭。清庙,即太庙。大路: 路又作辂。天子祭祀所乘的车子。越席: 用蒲草编结成的席子。大羹: 祭祀用的肉汁。不致: 指不用五味调和,煮熟而已。粢(zi) 食: 黍稷等祭祀用的主食。凿: 将糙米细舂加工成精米。④衮(gun): 古代天子及上公所穿的礼服,祭祀时用之。冕: 古代大夫以上所戴的礼帽。黻(fu): 用皮革制成的蔽膝,用以遮蔽腹膝之间,是礼服上的重要佩饰。珽 (ting): 天子所持的玉笏,又称大圭。古代从天子到士,朝见时都要执笏。带: 束腰的大带。裳: 古人上衣下裳,裳犹裙子。幅 (bi): 裹脚布,即绑腿。舄 (xi): 一种双层底的鞋,与礼服相配。衡: 固定冠冕用的横簪。紞 (dan): 礼帽上用以系瑱的绳子。纮(hong): 从颌下挽上系在簪子两端用以固定冠冕的绳带。綖(yan):覆盖在冠上用黑布包的板子。以上十二物都是就祭服而言的。⑤藻率 (lu): 放玉器的垫子。外包熟皮,上面绘有水藻花纹。鞞 (bing): 刀鞘。鞛(beng): 佩刀刀把处的装饰物。鞶 (pan): 革带。厉: 革带上下垂的饰物。游: 旌旗上的飘带。缨: 马鞅,马颈上用来驾车的皮革。⑥火、龙、黼(fu)、黻(fu): 都是衣裳上绘绣的花纹。黑白相间的叫黼,黑青相间的叫黻。⑦钖 (yang)、鸾、和、铃: 古代装饰在车马旌旗上的响铃。马额上的叫钖,马勒上的叫鸾,车前横木上的叫和,旌旗上的叫铃。⑧三辰: 日、月、星。旂(qi)旗: 总称一切旗帜。画龙并系有铃的叫旂,画熊虎的称旗。⑨登降: 犹言增减。⑩九鼎:相传为夏禹所铸,代表九州。夏、商、周三代以为传授政权的国宝。(11)内史: 周王室官名,执掌外交、策命、占卜等事。

【译文】 夏四月,从宋国取得郜国的大鼎。初九日,安放在太庙里,这是不合于礼的。

臧哀伯劝阻说: “做人君的,应该发扬道德阻塞邪恶,用来监察百官,还害怕会有什么缺失,所以要发扬美德以示范于子孙。因此,太庙用茅草盖顶,大车用蒲席作垫子,肉汁不调五味,主食不用精米,这是为了昭示节俭。礼服、礼帽、蔽膝、大圭,大带、裙子、绑腿、鞋子,横簪、瑱绳、纽带、冕板,这是为了昭示制度。荐玉板、佩巾、刀鞘、刀饰,革带、带饰、飘带、马鞅,这是为了昭示礼数。绘火、绘龙、绣黼、绣黻,这是为了昭示文彩。用青、黄、赤、白、黑五色来画山、龙、华、虫各种形象,这是为了昭示物色。车马旗帜上钖、鸾、和、铃等各种铃铛,这是为了昭示声音。画日、月、星在旌旗上,这是为了昭示光明。那美德,节俭而有制度,增减有一定的数量,用文彩颜色来记录它,用声音光明来发扬它,以此向各级官吏作明显的表示。各级官吏因此戒慎畏惧,不敢违反纲纪法律。现在废除道德,树立邪恶,把人家贿赂的器物摆放在太庙里,用来明白晓示各级官吏。百官也跟着这样做,又能惩罚谁呢?国家的衰败,由于官吏的邪恶。官吏丧失道德,由于受宠而公然地接受贿赂。郜鼎放在太庙里,贿赂公行有什么比这更显眼呢? 周武王灭了商朝,把九鼎迁往洛阳,义士还有人认为他做得不对,何况把表明违德招乱之贿赂器物放在太庙里,这又该怎么办呢?” 桓公不听。

周朝的内史听到了这件事,说: “臧孙达将会在鲁国有长享禄位的后代吧!君主违背礼制,他没有忘记用道德来劝阻。”

【鉴赏】 宋国太宰华督杀死宋殇公,取得君位,这在当时是一件大逆不道的行为,很可能受到齐、鲁等诸侯国的干预讨伐,于是便向这些诸侯国行贿。鲁桓公接受了宋华督贿赂的郜鼎并将其置于太庙,鲁国大夫臧哀伯就此劝谏桓公,认为此举非礼。“昭德塞违”是本文的主要思想,作为国君就应该发扬美德、堵塞邪恶,做百官和人民的表率。臧哀伯的谏词,用了大量篇幅来谈礼仪,保存了有关资料,并较好地说明了礼乐制度对维护统治的重要性。文中所倡扬的礼仪道德,虽然在阶级社会里有其阶级的内容和局限,但臧哀伯能够劝谏国君百官不接受贿赂,厉行俭约,以身作则,不但在当时赢得了史家的称赞,即使在今天也有极强的警示作用。文章持之有理,言之有故,语言畅达,具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 苏轼《西湖寿星院明远堂》全诗鉴赏

    十年不向此凭栏,景象依然一望间。龙蜃吐云天入水,楼台倒影日衔山。僧於僻寺难为隐,人在扁舟未是闲。孤鹤似寻和靖宅,盘空飞去复飞还。

  • 白居易《吴樱桃》全诗赏析

    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浓气味殊。洽恰举头千万颗,婆娑拂面两三株。鸟偷飞处衔将火,人摘争时蹋破珠。可惜风吹兼雨打,明朝后日即应无。

  • 唐宋八大家《曾巩·秃秃记》散文鉴赏

    人们能读到如此佳作,主要得力于曾巩严格的剪裁和出色的叙事能力,方才将整个谋杀案发生的始末写得条分缕析,极为清楚,而且生动简练,清晰易懂。

  • 欧阳修《赠沈博士歌》全诗鉴赏

    沈夫子,胡为醉翁吟,醉翁岂能知尔琴。滁山高绝滁水深,空岩悲风夜吹林。山溜白玉悬青岑,一泻万仞源莫寻。醉翁每来喜登临,醉倒石上遗其簪,云荒石老岁月侵。子有三尺徽黄金,写我幽思穷崎嶔。自言爱此万仞水,谓是

  • 柳宗元《韦使君黄溪祈雨见召从行至祠下口号》全诗赏析

    骄阳愆岁事,良牧念菑畬。列骑低残月,鸣笳度碧虚。稍穷樵客路,遥驻野人居。谷口寒流净,丛祠古木疏。焚香秋雾湿,奠玉晓光初。肸蚃巫言报,精诚礼物馀。惠风仍偃草,灵雨会随车。俟罪非真吏,翻惭奉简书。

  • 《赵翁孙屯田奏一》全文赏析

    赵翁孙屯田奏一 臣闻兵者,所以明德除害也。故举得于外,则福生于内,不可不慎。臣所

  • 现在和未来

    【4892】血殇:埃博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美〕理查德·普雷斯顿著,姚向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 6万字,2020年5月第1版,49元)△4部

  • 白居易《三月三日》全诗赏析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作品赏析【注释】: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这两句是说,台阶下临池

  • (臧克家)《壮士心》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臧克家壮士心》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臧克家 江庵的夜和着青灯残了, 壮士的梦正灿烂地开花, 枕着一卷兵书,一支剑, 灯光开出了一头白发。 突然睁大了眼睛,战鼓在催他, (深夜里木鱼一声又

  • 范成大《念奴娇》:双峰叠障,过天风海雨,无边空碧

    念奴娇 【宋】范成大 双峰叠障,过天风海雨,无边空碧。月姊年年应好在,玉阙琼宫愁寂。谁唤痴云,一杯未尽,夜气寒无色。碧城凝望,高楼缥缈西北。 肠断桂冷蟾孤,佳期如梦,又把阑干拍。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