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富池神文》原文|翻译|赏析
宋·陆游2
某去国八年3,浮家万里4,徒慕古人之大节5,每遭天下之至穷6。登揽江山,徘徊祠宇7,九原孰起8,孤涕无从9。虽薄奠之不丰10,冀英魂之来举11。
1 富池:地名,位于今湖北阳新县东,宋时富池有昭勇庙,祭祀三国时吴国大将甘宁。富池神即甘宁。2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南来著名爱国诗人。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3某:自称谦辞。去国八年:陆游自乾道六年(1170)到四川任职,至此时出川返临安,前后共八年。国:指国都。4浮家:意为没有定居之处。5徒:空。大节:高尚节操。6至穷:极窘迫的处境,指抗金事业屡遭破坏。7祠宇:指富池昭勇庙。8九原:墓地,此处指长眠地下的古代英雄。孰:谁。起:意为死而复生。9孤涕:自己孤独地流泪。无从:意为没有可追随的人。10奠:祭献。11冀:希。举:取。
【析点】 陆游出于一腔报国的赤诚,对历史上的英雄、特别是北伐复国的将领,都有一怀由衷的崇敬与追慕。而今,陆游离开四川,那里是有过他一生中惟一一段抗金军旅生活的地方;他途经富池拜祭昭勇庙,那是三国时期东吴为北抗曹魏立下赫赫战功的甘宁的祠庙,于是,一篇迥异凡响,令人荡气回肠的题为祭神实为祭人的祭文产生了。
陆游多次谋划抗金义举,均因南宋朝廷的掣肘而落空,这篇祭文仰慕古人之大节,缅怀不可复见无以追从的古代英雄,慨叹自己大志难成、知音难觅,祭古实是伤今;强烈的忧国意识与报国无路的悲愤,饱含在短短祭文的每字每句中。
祭文前半着重概括自己的遭际,后半着重在祭奠中抒写怀抱,中间以“登揽江山”四字为过渡,一气呵成。全文五十一个字,运用长短相间的对偶句;各组对句,交叉叶韵;每组对偶的两句之间感情上都有一个转折。全文无论内容、情感、节奏、声调,都显示出沉郁顿挫、浑厚磅礴的特色。
-
【名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注释与译文]暮年渐渐地来临,我担心的是自己的好名声没有树立。诗句表现了爱国诗人屈原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 参考文献 (先秦)屈原《离骚》
-
甲寅元日,赵敬甫见过 又东风唤醒一分春,吹愁上眉山。趁晴梢剩雪,斜阳小立,人影珊珊。避地依然沧海,险梦逐潮还。一样貂裘冷,不似长安。 多少悲笳声里,认匆匆过客,草草辛盘。引吴钩不语,酒罢玉犀寒。总休问
-
闲庭落景尽,疏帘夜月通。山灵响似应,水净望如空。栖枝犹绕鹊,遵渚未来鸿。可叹高楼妇,悲思杳难终。
-
上苑风烟好,中桥道路平。蹴球尘不起,泼火雨新晴。宿醉头仍重,晨游眼乍明。老慵虽省事,春诱尚多情。遇客踟蹰立,寻花取次行。连钱嚼金勒,凿落泻银罂。府酝伤教送,官娃喜要迎。舞腰那及柳,歌舌不如莺。乡国真堪
-
古文·陶征士诔并序 颜延之夫璿玉致美(1),不
-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处】唐岑参《 逢入京使 》。 【意思】在骑马行路的途中相遇,身边无纸笔,不能给家里写封书信,只好托您捎个报平安的口信。在人们生活中,这是常碰到的事,诗人却把
-
《七谏》者,东方朔之所作也。谏者,正也,谓陈法度以谏正君也。古者,人臣三谏不从,退而待放。屈原与楚同姓,无相去之义,故加为《七谏》,殷勤之意,忠厚之节也。或曰:《七谏》者,法天子,有爭臣七人也。东
-
《媭砧课诵图》者, 不材拯官京师日之所作也。拯之官京师,姊刘在家,奉其老姑 ② , 不能来就弟养。今姑既殁矣,姊复寄食宁氏姊于广州, 阻于远行。拯自始官日, 蓄志南归, 以迄于今,颠顿 ③ 荒忽,琐屑
-
外国童话《[英国]巴巴拉·斯莱·皮博迪小姐》鉴赏
-
邓牧《君道》 古之有天下者,以为大不得已 1 ,而后世以为乐。此天下所以难有也 2 。 生民之初,固无乐乎为君。不幸为天下所归 3 ,不可得拒者,天下有,求于我,我无求于天下也。子不闻至德之世乎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