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损宗室恩数》原文|翻译|赏析
宋·陆游2
王荆公作相3,裁损宗室恩数,于是宗子相率马首陈状诉云4:“均是宗庙子孙,且告相公看祖宗面5。”荆公厉声曰:“祖宗亲尽6,亦须祧迁7,何况贤辈!”于是皆散去。
1本文为老学庵笔记中的一则,标题为后人所加。宗室:皇帝的宗族。恩数:种种特权。2陆游(1125-1209):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等。3王荆公: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4宗子:宗室中的嫡长子。相率马首:意为结伙而至荆公马前。陈状:递上状纸。5相公:宋代对宰相的称呼。6亲尽:指年代久远。7祧(tiao):祖庙。
【析点】 看来中国人“不看僧面看佛面”的传统是古已有之了。王荆公变法,欲“裁损宗室恩数”,宗子们就堂而皇之地“抬”出祖宗来:“我们都是宗庙的子孙,奉告相公要看祖宗的面子。”哀告中夹着威胁。锐意改革的荆公并不吃这一套:“就是祖宗世代远了,也要从祖庙中迁出,何况你们!”声色俱厉,“釜底抽薪”,“何况贤辈”句中一个“贤”字又充满奚落、嘲讽的意味,宗子们理屈辞穷,只好灰溜溜地“散去”了。
放翁通过笔记的形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情况,以史笔为法,不着一字褒贬,却尽显作者态度。全文不足七十字,叙述生动,绘声绘色,一句话便活画出了宗子们全凭祖先“恩荫”养尊处优的卑琐相,一句话便烘托出了一个激流勇进、雷厉风行的改革家的形象。马下马上,两两相形,对照是如此鲜明,足见放翁为文之功力。
-
武元衡 琪树芊芊玉蕊新,洞宫长闭彩霞春。 日暮落英铺地雪,献花应过九天人。 “玉蕊”,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名字,未见其花,只听其名,就足以令人陶醉了。相传她是在唐代由巴西传入我国,故有“自从唐代来天女”
-
华清别馆闭黄昏,碧草悠悠内厩门。自是明时不巡幸,至今青海有龙孙。
-
兵名又有五。一曰义兵,二曰强兵,三曰刚兵,四曰暴兵,五曰逆兵。
(图国) 开战的名目有:义兵、强兵、刚兵、暴兵、逆兵等五种。进一步的说法是:禁止别国的暴戾,解救别国的动乱而战者,就是义兵。靠着本国的优势而外征他国者,就是强兵。如果动怒而引起军事行动者,叫做刚兵。放
-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 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 【注释】驿(y):古代供公务人员住宿、换马的交通站。更著:又遭受,再加上。 碾(niǎn
-
完生,周太史过陈,陈厉公使卜完 [3] ,卦得观之否 [4] :“是为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此其代陈有国乎?不在此而在异国乎?非此其身也,在其子孙。若在异国,必姜姓。姜姓,四岳之后。物莫能两大,陈衰,
-
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黄州时期,是他当时乡间幽居生活的自我写照。上片写景,下片刻画人物形象,全词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词中所表现的,是作者雨后游赏的欢快、闲适心境。词人先写游赏时所见村景,接着才点明词中所写之游赏和游赏所见均因昨夜之雨
-
【题 解】山市,即山中蜃景,又称海市蜃楼。作者因当时所处的时代所限,还不了解海市蜃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被荐方趋召,还乡仍彩衣。看山向家近,上路逐鸿飞。结绶同为客,登高独送归。都门足行者,莫讶柳条希
-
名言: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就: 接近。正: 纠正。 句意: 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 就教于有道德的人来纠正自己的错误, 这就叫做好学了。 出处: 《论语·学而》